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老外讲述混在中国的日子:越来越难混

http://www.CRNTT.com   2012-06-28 12:36:13  


 
  中国人的新态度

  不过,戴亮发现,一切正在改变。

  戴亮说,2005年左右开始,老外变得不像他刚来时那么“宝贵”,再没有人找他当模特,因为更多专业的外国模特进入中国。“中国人开始区分,这个老外是唱歌的,不是当模特的。”

  这时候再上电视节目,当戴亮提出唱自己原创的中文歌曲,节目导演会说:“这个人有想法,唱唱看。”

  到2010年以后,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让更多的中国人见识了更多的老外。记者采访2010上海世博会时发现,许多外国国家馆的工作人员都是中国通,这些人不仅汉语流利,还深谙中国交际之道。几千万中国游客,在世博会上与各色老外“抬头不见低头见”,对于出国机会不多的内地人来说,是难得的体验。

  最近一两年,戴亮感到,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发生了进一步改变。“中国人发现,原来老外里也有好人、坏人。”特别是西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让中国人自信心膨胀,老外在一些人眼中,从“贵宾”沦落为淘金者。

  这样的评价,让老外们原本享有的优待,变得越来越少。与10年前相比,戴亮的人生变得“正常”,这种生活让他感到踏实。他要为自己的演出奔波,要通过演出赢得更多人的喜爱,他必须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现在,一个老外来中国,如果他没什么本事,他就什么都不是。”戴亮庆幸自己来得比较早,比后来者更了解中国,而且有自己的特长。

  如今的中国,越来越难混。

  戴亮在上海管理一个非营利机构,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我现在需要招聘一名职员,我打算付给这个人每月5000元的工资。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法国人来应聘,我很可能要中国人。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他们外语水平很高,这个工资水平对他来说也还可以,而且中国人很勤奋。我为什么要招这个法国人呢?除了可以跟他用法语聊聊老家,他没有更多的优势。”

  事实也的确如此,戴亮接纳过一个法国女孩做实习生,没多久,她就回国了。对于这个女孩来说,她在中国没什么优势,还不如回国过得自在。

  华波同样知道,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会说绕口令就能成名的时代,他打算在硕士毕业后攻读博士学位。他的目标不是与老外们竞争,而是与中国人竞争。

  现在,中国人更能接受老外们的评价。七八年前,戴亮在电视上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喜欢中国吗”、“你怎么学中文的”,现在,他常被问“这个事情如果发生在法国,你们怎么看?”

  日本人吉井忍,在中国媒体上撰写专栏,内容涉及在中国的生活,也偶有对中国社会现象的评价甚至批评。如果回到20年前,中国读者恐怕很难接受一个老外的“指手画脚”,更别说是一个日本人。

  因《寻路中国》而被中国读者熟悉的美国人何伟,1990年代以志愿者身份到内地小城涪陵当老师,他描写中国生活的第一本书是《江城》,之前在台湾出版。《寻路中国》在中国内地风行以后,何伟发现,中国内地读者已经不再那么“脆弱”,他们不再回避他笔下的“社会阴暗面”,甚至对何伟挖掘的社会细节十分喜欢。《江城》简化字版终于在今年与内地读者见面,事实证明,并没有多少人反感这个老外对中国的的嬉笑怒骂。

  正如戴亮所说,外国人在中国的境遇,与中国人的态度有很大关系,而中国人如何看待老外,取决于他们怎么看待自己。看起来,老外们的“贵宾”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排斥与鄙视,同样是一种“畸形”。

  采访结束,戴亮跨上白色助动车,融入上海淮海路涌动的人潮中,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老外注定越来越“平常”。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