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人口老龄化是重大经济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2-10-11 08:52:52  


  中评社北京10月11日讯/1999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到达10%以上,开始进入老龄社会。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是全球惟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

  “十二五”时期,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增加860万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而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中国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有无可能通过发展老龄产业来促进形成经济增长?为什么难以像发达国家以移民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就此,21世纪经济报道日前专访了中国社科院数技经所经济系统分析室主任李军。文章内容如下。

  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稀缺性上升

  问: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是宏观的,但是从具体来看,这个趋势如何发展?

  李军:老龄化对养老、社会保障带来的压力,可能是目前人们最能直接感受到的老龄化效应。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来认识老龄化的影响,那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的核心性问题是,老龄化降低经济增长的潜力与活力。

  一些具体的表现是:老龄化提高劳动力稀缺性,减少劳动力供给,降低国民储蓄,增加企业及家庭负担,加大政府财政与社会保障支出压力,降低以低劳动力成本为核心的贸易比较优势,同时老龄化对房地产、资本流动乃至金融体系等都有系统性的重要影响。老龄化影响经济的机理是:老龄化深刻改变原有的经济资源配置关系,从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这些影响已经有了一定的验证,比如当今发达国家不断出现债务危机,虽然其导火索可能是银行系统、政府运作失误,但是都可归结为一个基础性的重要背景就是人口老龄化。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乏力,收入增长抵不上支出需求增长是产生债务危机的基础性原因。

  比如提高老年人口的年龄标准,比如从60岁提高到65岁,甚至是70岁,能够形成统计意义上的老龄化程度下降,但是老龄化引发的相关经济社会问题并不能由此而消除。显然,一个人活80岁与活100岁,其所花费与占用的经济社会资源是不同的,这与如何定义老年人口的年龄标准无关。

  老龄化对发展产生的压力,决不意味着相关的问题就可以自动得以解决。例如,老龄化程度提高而导致劳动力稀缺性上升,并不等同于就业机会增加,不等同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机会增加,反而容易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出现。即,一方面经济中需要大量高质量、训练有素的劳动力而无法满足;另一方面,大量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因满足不了工作岗位的条件要求而无法实现就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