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养老金投资的急与不急

http://www.CRNTT.com   2013-04-30 09:02:56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讯/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金的需求规模将越来越大。养老金如何与各种投资市场衔接,在控制好风险的基础上获取收益,需仔细思量,急不得。

  证券时报发表记者付建利述评文章表示,在社会流动资金充裕、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庞大的背景下,为防止政府钱多遏制不住冲动而乱花钱,应该从制度和法律上让养老金尽快进入各种投资渠道,将一部分富余的资金转为养老金。

  长期以来,庞大的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投资效率极低,浪费严重,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老百姓担心未来养老钱不够而拼命存钱,不敢消费,内需驱动迟迟不能有效启动。若如此,倒不如把一部分过剩的资金转为老百姓的养老金,引导资金有序流动。

  文章指出,把庞大的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社会上过剩的流动性部分转化为全民养老金,首先需要做好顶层战略性安排。在经济增速趋缓、财政收支越来越透明化的情况下,政府未来的财政收入增速也将下滑,而老龄化社会正越来越快地向我们走来,把充裕的社会资金部分转为养老金,应该尽早地提上议事日程。当然,资金不能躺在养老金账户里,最终还是要和各种投资市场结合起来。因此,搞好养老金投资的各项制度设计尤为重要。比如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甚至参考部分西方国家实行强制性缴费措施,以及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

  另一方面,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不仅仅是债券市场,同时也包括股票市场、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等。通过专业投资、组合投资和长期投资,在切实控制好风险的同时,让养老金的投资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让老百姓对未来的养老有信心,从而增强对政府的信心。为此,需要建立一支合格的养老金投资队伍,并为养老金投资塑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法制环境,同时还需培养良好的养老金投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