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辜胜阻:配套改革是城镇化发展关键 | |
http://www.CRNTT.com 2013-05-27 08:25:43 |
完善土地“确权、流转、征用”等制度改革 问:土地制度改革是新型城镇化的又一关键。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既保障进城农民工的土地财产权,又能促进土地高效集约使用? 辜胜阻:土地问题是城镇化另一个焦点问题。土地是城镇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物质要素。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农村土地制度则是土地问题的核心。农民只有拥有离开土地的选择权和处置土地的自主权,才能拥有市民化的基础。 为此,我们觉得,要对土地“确权、流转、征用”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赋能工作,完善农民工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或退出机制,控制征地规模和提高用地集约度,解决农民工进城的“后顾之忧”。 具体做法上,首先要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其次,要探索建立农民工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或退出机制,提高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配置程度,降低农民与土地“松绑”的难度。最后,要完善征地制度和用地制度,增加农民工土地增值收益,控制征地规模,提高用地集约度。 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问:对于哪些区域应该是城镇化的重点区域,业内讨论也很多。您觉得城市群和小城镇各自应该有怎样的功能定位? 辜胜阻:城镇体系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大力发展城市群来发挥中心城市的规模效应和辐射作用,以大带小、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大城市要素集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中小城市吸纳就业的社会效益;二是通过发展中小城市和做大县城来鼓励更多的人就地城镇化,减少城镇化过程中的“候鸟型”和“钟摆式”人口流动带来的巨大社会代价。 中国东部地区,例如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可以采取以大都市圈为特征的城市化策略,“做好”城市群,实行组团式的城市结构,通过大都市的辐射能力,直接把周边的小城镇纳入块状的城市圈内。比如目前在建设的环首都经济圈,以河北固安为代表的环北京区域,已经形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多种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就地解决农民置业的成熟模式。 另外,我们在山东省调研时发现,山东的做法是将城镇化空间布局分为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五个层级,通过发挥中心城市的规模效应和辐射作用,缓解其人口和资源承载压力,而且增强周边中小城市的区位优势,提高中小城市吸引力,推动了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协同共赢发展。 问:有专家认为,城镇化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构变迁、人口流动。一旦加入行政性推动的成分,可能产生拔苗助长的结果。您是否有此担心? 辜胜阻:城镇化是市场的产物,推进城镇化要尊重客观规律,但并不意味着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应“无所作为”。仅靠市场“无形之手”,会造成市场失灵,不利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为此,新型城镇化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两只手”相结合,形成“市场拉动”和“政府推动”的双重动力机制。 在“政府推动”方面,当前最大的缺位是农民进城后没有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这就需要政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通过深化城镇化配套改革主动解决市场失灵,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当然,政府推动必须要在尊重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错位。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