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长短结合”盘活货币存量 | |
http://www.CRNTT.com 2013-06-24 08:29:35 |
政策重点转为激活货币存量 文章指出,针对上半年货币环境较为宽松的现实,下一步货币政策要真正回归稳健,发挥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保障实体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合理需求,以及市场流动性的相对稳定,总体上不能再延续上半年宽松的货币局面。在用好增量的同时,可通过以下路径,将货币政策重点放在激活货币存量上。 第一,必要时可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直接提高商业银行放贷能力和货币乘数,释放银行体系冻结资金潜能。 第二,加快金融创新,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如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CDs)、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等。通过融资证券化扩大银行长期资金来源,通过资产证券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三,发展消费金融业务,解除不必要的限制消费政策,培育居民消费热点,增加有效消费需求,助推消费结构升级。 第四,发展农村金融,加大对“三农”的信贷倾斜。发展农村保险,推广涉农新险种,试办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提高“三农”的风险管理能力。 第五,支持企业“走出去”。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推进个人对外直接投资试点工作。 第六,发展养老金融。未来数十年中国可能会出现“未富先老”,养老压力会越来越大。应制定和完善养老金融法律,探索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服务与养老事业的结合点。 第七,改革资金使用和利率“双轨制”,铲除资金“寻租”的制度基础,创造有利于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投资的宏观环境,增加工商企业贷款需求。 第八,严格控制社会信用总量。逐步收紧货币供应,将M2增速逐渐向14%-15%的区间靠拢。全年银行信贷投放控制在10万亿元左右,把握好投放节奏,各季度大致保持“3:3:2:2”的投放比例;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社会融资总量保持在16-18万亿元。 第九,必要时采取“非对称”降息。从目前及未来几个月趋势看,银行贷款实际利率(贷款名义利率减PPI增速)将继续居高不下,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任务艰巨,必要时可下调贷款基准利率0.25%,而保持存款利率不变。 第十,公开市场操作继续担纲货币政策主角。密切关注货币市场流动性变化,充分发挥“回购”政策工具作用,保障市场流动性稳定。与此同时,进一步发挥金融监管政策作用,配合产业政策实施,调整信贷资金结构,积极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投放。 与此同时,从长期角度来看,中国货币政策则应逐渐减少“数量型”工具使用,逐步发挥“价格型”工具作用。为实现货币政策转型,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等金融改革。此外,也不应忽视金融市场结构优化和金融机构改革,也就是建立完善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打破金融垄断,促进市场竞争,加快国有金融机构改革。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