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钟伟:对中国经济要有强烈危机感(下) | |
http://www.CRNTT.com 2013-07-03 08:28:20 |
恐怕最重要的是国人需要静心思考,建立一个理性的养老观和生死观。 所谓理性的养老观,也就是养老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政府的事情。大多数OECD国家的养老金总资产构成中,企业年金占五成,商业寿险占三成,余下的才是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而在中国,目前的养老总资产中,政府占九成,其余的仅占一成。国民养老几乎完全依赖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第二、三支柱形同虚设。只要这种局面维持下去,就不可能形成理性的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 医疗保险的情况也类似。大体上一个人临终前的6个月,将消耗其一生全部医疗开支的五成以上。高龄重病而不能直面死亡的归宿,是人类固有的缺陷。没有理性观念就不太会有良性的社会保障体系。 然后才是对社保的技术性改善: 一是坚持统账结合,以统为主。历史欠账用国有资产和国有金融资产的红利或资产出售所得予以补充。 二是坚持虚实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目前公职养老账户为空账,从江苏、辽宁、山东的试点情况看,职工个人账户的空账率约在85%。对公职人员的养老统账,建议根据职位年限等做成逐年积累的空账,一旦公职人员转入企业或进入离退休,则以财政资金将空账做实;同样,城镇职工一旦加入公职,其养老账户也可由实转空,记账积累。使不同养老体系之间能分段积累,空实转换,增强可携带性,这也有利于打破公职人员的终生雇用的铁饭碗。 三是适当调整企业和个人的养老缴存比例,建议调整方式为调降企业、调升个人。适时提高退休年龄,至少在目前可尝试将男女职工退休年龄一致化,以及退休返聘制度普遍化,以延长养老金存缴期限。 四是重新审视不同群体基本养老的支付水平,扩大养老覆盖面意味着基本养老水平只能是兜底作用。目前公职和职工养老金似乎存在偏高倾向,甚至有在岗和离退休人员工资倒挂现象;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则偏低。 五是对企业年金和寿险的税收处理方式,现在仅有递延税,也制约了第二、第三支柱的发展。 六是建议财政部可否考虑发行通胀抵御型国债,此类国债的收益率为当年的CPI涨幅,供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或居民投资。总体而言,中国在养老和医疗体系的建设方面还任重道远。 除了以上六大问题之外,在收入分配领域、区域管理等多方面,都存在相当缺失。哪怕按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基尼系数,中国也持续是全球收入分配最为失衡的经济体,经济增长的蛋糕难以在政府、企业和住户部门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生态环保等需要跨省的区域管理,则举步维艰。有人戏称,省与省之间的政策协调,难度超过了国与国之间。 这些经济体制问题都不是最为令人不安的,经济体制问题存在着却一直无实质性改善或改革,才最令人不安。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尚未完成社会、政治和经济三重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恐怕尚处于大厦未成阶段,而不是处于大成之后的修修补补阶段。经济的下半身已经走得较远,社会政治的上半身能否跟上?如果上半身不能加速向前,那么下半身就将被迫回缩,否则就将跌倒。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我们需要有更浓重和强烈的危机感。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