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余英时:提倡把儒家当意识形态是再次糟蹋传统

http://www.CRNTT.com   2013-07-23 14:44:19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就是这种充满等级森严的身份歧视的单边片面、野蛮专制的变态权力欲望的经典表述。把这样一种逻辑陷阱极端演绎下去,便有了后世公然反人性的“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纲常伦理。孔学儒教所提倡的等级森严的“礼教”和“仁爱”,说到底就是这样一种专制皇帝即使杀人抄家,也要被杀害被抄家的大臣奴才谢主隆恩;父母家长即使儿女并不情愿,也要强制包办儿女婚姻的单边片面、野蛮专制的变态权力欲望。像这样完全不尊重对方当事人自由自治、自主自愿的主体权利的单边片面的变态权力欲望,无论如何都不会像余英时所说的那样,是一种人类大同的重视“人”的道;更不可能像茅于轼所说的那样,“是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友爱互助的社会环境的根本要求”。

  无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己之所欲,施之于人”,都只是单边片面的一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基本恕道,远远没有升华到与孔子几乎同时的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所体现的相互尊重、契约平等的理性智慧和价值信仰。进一步说,现代工商契约及民主宪政社会的所有创新商品,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欲望需求,而不是把自己的欲望需求强加在客户身上的。假如孔子当真是一名已经具备尊重别人的博爱大同之心的现代文明个人的话,他应该表述的是相互尊重、契约平等的“人之所欲,施之于人”;而不是单边片面、自欺欺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张耀杰)

链接:

余英时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民主虽然不是中国名词,但是要给老百姓权利,以老百姓为主体,这种观念早就有,否则《尚书.泰誓》怎么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呢。“天比皇帝更大更高”,而“天”是代表老百姓的。所以,民主其实是人人心里都有、都向往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一种民主态度。

  我所谓“文明主流”,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普世性文明。我从不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对立的、互不相容的。所谓“道”便是重视“人”的道,群体和个人都同时能得到“人”的待遇。只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胸襟,中西文化自然而然能包容彼此的核心价值。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