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财政改革的前瞻性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3-10-19 10:31:47  


 
  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观察经济体制的一个基本视角。不同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就决定了不同的经济体制。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主要就是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展开的,其目标指向是效率。实行市场化改革,搞市场经济,实质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只在市场不能发挥作用的公共领域配置资源,并从宏观上引导资源配置。财税改革一度是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成为经济改革的突破口,为市场发挥作用开辟道路,扫清体制障碍。虽然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但并不完善,经济改革依然要进一步深化。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个维度来看,财政改革重在为市场创造一个更好的体制环境,发挥财政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二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这个是观察社会体制的一个基本视角。政府与社会的不同关系,决定了不同的社会体制,事关公共权力的来源以及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换一个说法,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政府与人民的关系。社会的公平正义、自由民主法治都隐含在这个关系之中。对于社会而言,政府总是处于强势,大包大揽,未必是社会的福音。如何向社会分权,是比向市场分权更为艰难复杂的大课题。

  过去的改革重心是在经济方面,社会改革摆在次要位置。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至今仍在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强政府、弱社会”的格局,社会体制几乎与30年前差不多。这不仅导致政府依然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包揽了过多的社会事业,如教育、科研、医疗服务、文化、慈善、矛盾调解等等,限制了民间力量在社会领域的积极作用,而且导致社会不平等,如户籍制度造成了同城公共服务待遇不平等,编制制度造成单位同工不同酬。社会不平等加剧了经济不平等和分配的不公平,这是造成当前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社会原因。社会改革的目标指向是平等,政府要通过向社会放权来减少和转变政府的各种社会职能,把社会能做的都交给社会去做,要把重点放在促进社会平等的制度建设上来,使社会有序地自我运转,促进社会和谐。

  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这个维度来看,财政改革不只是调整支出结构,增加社会性支出,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财政与事业单位、民间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购买公共服务。在纯粹营利性组织与纯粹公益性组织之间,还有许多过度形态的组织,如准营利性组织、准公益性组织等。如国外正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企业”,就是一种具有商业化特征的公益性组织,搞经营并有盈利,但盈利不是目标,而是手段,服从于公益目的。在中国,还缺乏这类组织发展的空间。财政如何促进旨在公益性的各类组织——包括以商业化形式存在的公益性组织的发展,是财政在社会领域定位要重新思考的重大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