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大陆专家: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机遇与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4-03-10 00:12:26  


 
  (五)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有利于反对“台独”

  目前,两岸关系发展还面临不少复杂因素的制约,“台独”势力以及台湾主体性、“去中国化”等的影响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障碍。张亚中认为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建立“重要且刻不容缓”,因为“在政治人物不断渲染下,撤飞弹与军购两个概念,已经从一个军事议题透过社会化的过程,变成认同问题”(7),两岸人民的重迭认同越来越断裂。冷战时期,两岸对抗的情况下,台湾倚仗美国的军售与安全保护;而在两岸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今天,若两岸之间的敌对意识仍无削减,对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仍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8)

  (六)推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是两岸的共同意愿

  2004年5月,中台办、国台办授权发表的“517声明”中首次提出:“只要台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摒弃台独主张,停止台独活动,即可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平等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共同构造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其后,在中共“十七大”报告、胡锦涛“12·31讲话”、《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以及中共“十八大”报告等诸多重要报告和官方声明中,均有关于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进一步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等问题的阐述。

  2008年5月马英九上台后也积极推进两岸军事互信议题。台“行政院”将“协商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纳入施政报告,马本人也明确提出“愿努力在任内尽量完成”的时间表,并为此采取了诸多积极举措。尽管自2010年起,马当局对两岸军事互信的态度由积极转为保守,甚至声称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没有急迫性,时机不成熟,没有时间表”,且不再进一步出台推动该机制的措施,但随着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形势,台方面临的东海、南海防卫压力,都令两岸军事合作成为一种呼声(9),且马英九2012年连任后,推动两岸军事互信也成为其个人追求历史评价和定位的考量之一。因此,马英九去年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时曾表示“两岸军事互信机制不是绝对不能讨论”。(10)

    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面临的挑战

  (一)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具有特殊性

  所谓军事互信机制,就是藉由双方或多方军事交流的特殊安排,以增进理解,建立信任,减少猜忌,避免误判,以及降低冲突的可能性,进而达到结束对峙状态、签署和平发展或战略合作协议的目的。进一步观之,所谓的互信机制,其理论的实质内涵就是赛局理论(Game Theory),也就是一种谋略学的运用,比如六韬三略等,双方利用互动的过程,来建立互信,并寻求获得对自身最有利的结果(互利)。(11)1973年赫尔辛基召开的欧安会筹备议程的预备会议上首次提出“军事互信机制(Confidence Building Mechanism,CBM)”理念。1992年,欧安会各成员国达成“维也纳文件”,标志着军事互信机制走向成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