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城市发展的七个趋势

http://www.CRNTT.com   2014-04-14 10:22:37  


 
  这三件工作可以说是城镇化规划的现实抓手,也是城镇化改革发展最紧迫的问题。这三件主要工作,最早是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专门论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具有的可操作性。

  在推进城镇化转型中,这三件工作是量变,也是质变。说它的量变,是因为三件工作关乎到“三个1亿人”的城镇化问题,也即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所谓质变,是指这“三个1亿人”的问题如何顺利解决好,中国城镇化就从本质内涵上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人口“半城镇化”的问题有明显缓解,城镇化人口的居住和其他生活质量有重大改善,城镇化区域不协调的现象有根本的调整。

  四项战略任务即农民工市民化、城市布局形态优化、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这四项任务是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四个主要维度: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人的维度,城市布局形态是从载体也就是形的维度;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时间轴的角度,城乡发展是空间轴的角度。

  五大目标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所在,也就是: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值得关注的是,这五大目标是一个偏“软性”的目标描述,特别是将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等列入目标体系,这对于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有了这个目标,城市建设发展将更多地朝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去迈进。

  六项改革措施是指新型城镇化发展,必然要突破旧的体制机制的束缚。这个意义上,新型城镇化主要不是造城,不是城市建设,首先它是一场综合的、全面的、深刻的体制机制的变革。

  按照规划,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体制机制的重塑与再造有几下特点:一是重在制度顶层设计,二是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三是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六大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最终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城市发展的七个主要趋势

  文章指出,展望2020年,在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指引下,城镇化发展可能出现以下趋势。

  一是大城市的数目将有所增加。目前,建制镇和小城市的落户条件在不少地方已经放开,但其自身的吸引力相对较小。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受到严格限制。

  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有序放开人口50万至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中国将会出现更多的大城市。

  其二,城市发展的群、带形态更加明显。东部地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素质上有明显提升,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位置将有所提高。中西部地区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将会获得更多政策和市场力量的支持。

  长江经济带东有长三角城市群作为龙头,中有长江中游城市群支撑作主干,西有成渝城市群舞起龙尾,作用更加凸显。依托陆桥节点城市和城市群构建的丝绸之路,在推动与中亚和整个欧亚大陆的区域大合作中将发挥战略作用。

  其三,一批特大型小城镇有望获得市级管理权限。目前建制镇的数量已从1978年的2173个增加到20113个。小城镇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出现了高度分化的现象。对于这些已经存在的小城镇,重要的引领方向是采取差异化的政策。对于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应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预计东部一批人口达到10万、20万以上的特大型小城镇可以变市,使其名实相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