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顾颉刚日记中的饥荒:家禽亲食其子 | |
http://www.CRNTT.com 2014-05-10 10:39:28 |
其次是卖古董: 五四年由苏携来之先父所遗瓷器约二十件,初以为色泽鲜美、刻画精工,可资雅玩,近来为高级饭菜所诱,入不敷出,因请陈万里代为介绍于韵古斋,期得善价,不料今日施君来,谓皆是近数十年中仿制,仅可售与国际友人,无一可送至博物馆者,代价仅八十余元耳,为之气索。(1961年6月24日) 幸好还有国家补贴。1960年10月1日张静秋给顾颉刚的信,“政府对高干和高级知识分子的供应从8月起每月4斤肉、3斤蛋、2斤糖、2条香烟,保证无缺。所里昨天也送来猪肉、牛肉、美酒、蜂蜜、香油等。”但从顾颉刚此后的日记看,这样的补助待遇并没有持续下去。 海拉尔畅啖 卖古书古物、出外就餐,以及政府补助都不足解决吃食问题,因为整个大环境并没有根本好转。真正对顾颉刚纾解燃眉之急的还是1961年7月4日-8月7日的海拉尔休养,妻子张静秋也随其前往。海拉尔“鱼肉供应丰富”,能够补充灾荒消耗。1961年7月8日顾颉刚与当地官员共进晚餐,“今晚所食有扒犴鼻、飞龙丝,为他处所未有,飞龙丝为雉类。据估计,一桌菜大约百五十元。” 良好的饮食都勾起了顾颉刚的旧梦,“今晚吃手抓羊肉三块,作一畅啖,亦温廿余年前之旧梦”。(1961年7月15日)以前是吃不饱饭而浮肿,现在是吃得太饱而身体不适,“予近日又患便秘,想以食羊肉较多之故。”(1961年7月12日) 海拉尔当地政府如此招待顾颉刚们并非海拉尔供应非常充分,只是作为“特殊人物”的顾颉刚们享受了“特殊待遇”,顾颉刚不禁感叹“此行口福太好了”: 在海拉尔,不但牛肉、羊肉、牛乳、牛油供应多,且鱼亦不少,我辈吃得大鲫鱼,鲜美甚;又吃到蹄膀、四喜肉,大有家乡风味。此行口福太好了。然海市供应亦紧张,我辈真特殊人物矣。 自8月7日从海拉尔返回北京后,顾颉刚身体恢复不错,由曾经瘦得老友都不认识,到“诸友见予,均谓气色好,知海拉尔休养一月实能促进健康”。 为吃疯狂 从海拉尔回来,还是要面对吃不饱的现实。 除了个人能想到的缓解饥饿的方法外,国家层面的措施亦在实行。首先是推广代用食品,1960年11月10日谭震林副总理讲若将橡子、玉米芯、玉米叶加工后就可充当粮食吃,并且也能提高营养,有计划实施一段时间到1961年6月底可以见到效果,到那时困难会逐步减少。其次是政府推行“劳逸结合”的办法,将城市人口遣散至农村,让大家静养生息: 迩来各机关坚决执行“劳逸结合”办法,减少开会,保证休息。(1960年12月1日) 静秋面、脚俱肿,说不定是营养太不良而劳动过度所致。闻近日人民如此者甚多,故党与政府提倡“劳逸结合”甚亟。(1960年12月22日) 物质的匮乏,必然使得有限的物质供给只能针对一小部分人,而且物价高昂,不是普通人所能承受得起的。顾颉刚的工资在当年算很高了,但入不敷出、捉襟见肘,时有发生: 近日物价日高,所以然之故,物资供应缺乏,有力者纷纷出高价抢购,一也。自有高级菜、高级点心、高级糖果之后,农产物向之看齐,农产品价既高,工业成品价亦不得不随之提高,二也。予每月工资三百四十五元,在同人中为高薪,而一经取到,十日便了,每月恒须七八百元,盖房租、水、电一月须八十元,尹受、李勤工资一月须百元,鸡蛋一月须百余元,伙食一月须二百余元,加上吃馆子、酬应、煤炭、报刊、医药,一月至少七百元,竟有旧社会中过关之苦。(1961年11月13日) 吃饱饭是人最基本的物质欲求,当想方设法还吃不上饭吃不饱饭成为现实,各种怪事奇事也就层出不穷,所谓“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