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顾颉刚日记中的饥荒:家禽亲食其子 | |
http://www.CRNTT.com 2014-05-10 10:39:28 |
教授偷老玉米,红领巾爬墙偷枣,此皆近日新鲜事也。保姆管做饭,又安得不偷米乎!以此故,静秋神经越来越紧张。然“只有千回偷,没有千回防”,将奈之何?(1961年9月4日) 最夸张的是连动物都同类相吃,顾颉刚家中所养之鸡久不下蛋,经观察发现:“所畜白鸡三天不下蛋,静秋诧而觇之,则所下蛋自己吃了。即此可知近日食物之紧,直使家禽亲食其子。至猫儿之呜呜向人索食,或突跳至桌上与人抢食,不待言已。”(1961 年10月16日) 吃不饱也不能忘记搞研究 1960-1961年人民普遍处于饥饿状态,顾颉刚全家也只能紧巴度日的时候,他想到的还是学术。连排队吃饭都想着《尚书》研究。1960年12月24日顾颉刚去政协礼堂俱乐部排队吃饭,顾发出如此感叹: 今日上午既为与静秋同进食而出门,下午又以同听班禅报告而出门,《尚书》工作竟不能作。班禅所讲西藏改革情况,予早在报纸见之,此不过例行之报告,予本不欲往,而静秋强之行,又欲予上楼吃饭,吃饭则须排队半小时,及散会已将六时,今日为星期六,无车不挤,竟待至一小时始得上,我的时间如何可以这般浪费!一气,胸膈间作痛,又不能睡了。 顾颉刚晚年的一项重要学术研究计划就是《尚书》研究。在1961年记录吃饭闹心的同时,顾颉刚的尚书研究一直不间断在进行。以一九六一年四月为例,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20日、21日、22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30日一直在做关于《尚书·大诰》篇的搜集、校勘、考证工作。1960年12月1日顾颉刚整天作《大诰》的校勘与集解,实令人佩服。然而研究学问需要良好的身体,1961年除了民众普遍患有的浮肿外,顾颉刚还有神经衰弱、轻度动脉硬化、慢性气管炎,又有严重便血、手颤、高度失眠等毛病,手颤妨碍执笔为文,失眠则导致精神紧张。在如此环境中以这样的身体从事高强度的学术工作,其苦其累,只有顾颉刚最为清楚,但是顾颉刚将《尚书》研究的工作看得极重,似任何事情都无以移易其学术研究: 予着手的《尚书今译》是一个极沉重的负担,但做出来时也是一件极愉快的工作。以此次译《大诰》为例,专心致志,需时一个半月,则二十八篇共需三年半,尚须不休息,不生病,不参观。这是做不到的。故预计需四年余。《大诰》篇四万字,廿八篇约一百十二万字,但《尧典》、《禹贡》恐须十万字,《洪范》亦必甚多,则当有百卅万字也。此一大事业也,勉之,慎之!如能谨慎将事,不因劳致病,则全书脱稿予已七十二三矣。昔日自牍曰“晚成堂”,倘能不负宿愿乎?(1960年12月31日) 自认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顾颉刚,在1934年给胡适的信中说,“觉得我这一生只配研究中国古书,此外任何事情都没有我的分”,这种心态在饥馑年代被倒逼出来,更强烈地提醒他时不我待。 作者朱洪涛 2014-05-10 08:07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