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沈从文交往录

http://www.CRNTT.com   2014-08-14 14:08:40  


 
  (参考资料: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及近期沙龙发言,陈徒手《人有病,天知否》,邵建《沈从文和鲁迅的隔阂》,北京娱乐信报《巴金沈从文患难见真情》,李辉《沈从文与丁玲》)

沈从文年表

  1902年12月28日,出生于湖南凤凰古城。

  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

  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1923年去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在北大旁听。同年开始文学创作。 

  1928年,从北京到上海。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

  1929年,到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

  1931年,陪同丁玲营救胡也频未果,护送丁玲母子回湖南。

  1931-1933年,赴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前身)执教,任文学院讲师。 

  1933年9月9日,与张兆和结婚。同月23日,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刊》。

  1934年,开始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

  1934年完成《边城》,到抗战前,出版了二十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1938年春,到昆明继续与杨振声编选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1月,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1947-1949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1948年,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文物研究。

  1950-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自杀,获救;5月,将小说《老同志》第三稿投给某刊物,8月被退稿。

  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

  1969年,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

  1978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1981年,出版了历时17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1982年5月,妻子张兆和陪伴他重回湘西故乡,同行有黄永玉、黄苗子等一批亲友。

  1983年,突患脑血栓,住院治疗。

  1984年,大病一场。抢救脱险后,说话、行动更加不便。

  1988年5月10日下午,会见黄庐隐女儿时心脏病发作,晚上8时30分在家中逝世,享年86岁。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曾表示,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可惜他在颁奖前几个月离世,因此与诺奖失之交臂。

  1992年5月10日,骨灰由家人伴送回到故乡,一半洒入沱江,另一半埋入泥土里。墓地建在一块狭长的小草坪上,没有坟冢,只树了一块6吨多重的天然五彩石。石正面镌刻的是他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石背面是他的姨妹张充和的撰联:“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旁边还有一块石碑,上有画家黄永玉为表叔题写的碑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2014年08月9日  题:沈从文交往录

  特约撰稿 若安 图 /李江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