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中国话语解释自己和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15-05-13 09:26:20  


  中评社北京5月13日电/“新文化运动”肇始于100年前。当时一些学人思哲,面对西方强势物质文明,觉得中国“事事不如人”。他们从思想文化上找原因,认为要实现“救国救民”,就要用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等学术话语和价值观念,改造中国的旧思想旧观念,推动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

  “新文化运动”并非那个时期唯一的文化思潮。事实上,以吴宓为代表的“学衡派”,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故派”,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以梁漱溟、熊十力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等诸思想文化流派,都对中国文化采取了“了解之同情”或“温情与敬意”的态度和做法,进而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他们试图用西方学术话语和价值观念重新阐释中国文化,亦即试图采用“汉话西说”或“以西解中”的方式,重新赋予中国文化新的生命力。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种思潮都为推动中国人正视西方现代文明,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新文化运动”断定“中国/西方”非此即彼、截然对立的思维方式,以及两种思潮皆预设“中劣西优”“中坏西好”的价值性判断,以现在的眼光看,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

  “自由”“民主”等概念,发端于西方文明历史源流,其内涵、外延与西方近现代化进程同步发展,经过反覆思辨和扬弃,内容已变得非常复杂多面。而当代一些中国学人将这些复杂多面的概念,简单照搬以套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而对源自中国自身历史传统的一些话语,如“仁政”“大同”却不加深入思索、阐释和发展,无疑是一种精神懒惰。

  中国不少学人仍抱持“启蒙”心态,拜倒在西方学术话语和价值观念之下,继续沿用“汉话西说”或“以西解中”的老思路,鹦鹉学舌,成为西方文化的“留声机”或“二道贩子”。无论是“启蒙”心态还是“汉话西说”或“以西解中”,都无法化解西方文明挑战,也无法实现中华文明复兴。相反,只有坚定立足并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学术话语和价值观念,真正做到“以中解中”,才能以自主、平等心态参与世界多元文明对话。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