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郭震远:否认九二共识则无台海稳定

http://www.CRNTT.com   2015-05-20 00:12:21  


 
  实际上,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是两岸之间最基本的政治互信,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政治基础。如本文前述,1992年11月两岸达成的共识,就是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搁置对于一个中国内涵的分歧,推进两岸之间具体事务的协商、处理。尤其应看到,在1995年6月李登辉以校友身份访美,特别是1996年3月李登辉在台湾进行台湾地区领导人“直选”,实际上是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从而导致两岸关系再次高度紧张,台海再次严重动荡对抗,但由于李登辉还没有公然背弃一个中国原则,甚至表示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所以,事态终于有所缓解。1998年10月,在上海实现第二次汪辜会晤,并商定1999年9月,在台北进行第三次汪辜会谈,因而两岸关系又一度得到缓解,台海局势有所稳定。这些显示了,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于两岸关系缓和、台海和平稳定的决定性影响。

  从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到2008年5月,认同一个中国原则、接受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的九年,是两岸关系再次高度紧张、台海局势再次严重动荡对抗的时期。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以及2002年8月陈水扁抛出“一边一国”论,是这一时期的两个标志性事件。苏起教授在其《两岸波涛——十年纪实》一书中,对“两国论”做了精辟分析:“‘两国论’小组最根本的认知是,台湾(而非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它的名字刚好叫‘中华民国’;而‘中华民国台湾’的主权与治权(而非仅治权)均不及于大陆,人民与领土也仅限于台澎金马。换言之,他们认为,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是两个互不隶属的‘国家’;两岸关系不是内政问题,而是国际关系,适用于国际法与国际规范。它的最终境界就是:双方相互承认对方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显然,“两国论”就是精心包装的“台独论”,在台湾岛内和国际社会都有较大的欺骗性。实际上,1988年李登辉在台湾岛内执政以来的十年中已经有大量“台独”言行,抛出“两国论”是他公然抛弃、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集中表现。由此,开始了两岸关系再次高度紧张、台海局势再次严重动荡对抗的时期。

  2000年5月之后的一段时间,陈水扁为巩固执政地位,在两岸关系方面做出一些低姿态,例如在其“就职演讲”中宣称,将推行“四不一没有”的政策等。随着陈水扁自认为执政地位日益巩固,不时有越来越多“台独”言行表现。到2002年夏天,由于民进党在2002年台湾民意机构选举中获胜,成为第一大党,以及陈水扁得以兼任党主席,更是自认为权力已非常巩固,因而急切地暴露出掩盖了二年的“急独”面目。2002年8月3日,陈水扁在“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大会上,发表视频演讲宣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直接脱胎于1999年5月民进党发布的“台湾前途决议文”,特别是与李登辉的“两国论”完全如出一辙。三者共同的要害是,否认与抗拒一个中国原则,他们突出强调“台湾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因而“台湾和中国是两个互不隶属的‘国家’”。显然,李登辉、陈水扁不同于传统的“台独”分子,他们不声称追求建立所谓的“台湾共和国”,但却强调“台湾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口号不同,但“台独”的实质和否认、抗拒一个中国原则,完全一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