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学诚法师:炎黄子孙携手 拓中华文化新境界

http://www.CRNTT.com   2015-11-13 00:15:08  


 
  三、求仁得仁、心外无法——中华文化的心性观

  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设立了生命的整体价值观,同时提供了实现这种共同理想和终极价值的具体途径,那就是回归内心、走心灵提升之路。

  儒家先贤相信,“我欲仁,斯仁至矣。”道家认为,只有“归根”“复命”,让内心纯朴虚静,才能达到天人合一。本土化后的汉传佛教,更与儒道思想相激荡,将心性之学推展到“明心见性”的高度。《六祖坛经》云:“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禅宗的出现,是对中华思想文化的一次内部重塑,对心灵的回归、心性的觉悟,成为儒释道三家合流的汇归点,并由此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心文化。

  今天,当台海两岸的有识之士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复兴大计,我们有必要认真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心文化,一起感悟它带给现代人类的重要启示与智慧指引。

  1、心文化的现代启示之一——重树人类自信

  心文化启发人类重新发现内心的宝藏、认识自心的力量。无论是“崇神”还是“拜物”,都把生命的自由与幸福寄托到外在事物上,忘失了人类心灵本具的无限创造力;并且反过来,以外在事物的拥有程度来衡定人本身的存在价值。这种颠倒的价值观导致人类日益舍本逐末、重利轻身,做出许多自我戕害、摧残同类的不智之举。

  佛教却将人心作为万法之源:“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华严经》卷第十九)深广的心性包含有无穷的智慧和能量,它既是人类所有生命活动的起点和源头,同时也是一切行为的归宿和目的。六祖惠能大师开悟后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如果现代人能重新体悟到心灵的圆满自足和无限开放,就能战胜生命匮乏的恐惧,超越向外依赖的软弱和盲目执取的迷乱,重新感受到作为人的本质意义与内在尊严。

  2、心文化的现代启示之二——走出道德困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