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应保九二共识及战略模糊

http://www.CRNTT.com   2021-05-06 00:01:34  


 
  三、国民党的“宪法论”是一种“另类清晰化”

  在台湾方面,多年来国民党对“九二共识”的主流表述有两种:一种是马英九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一种是吴敦义做党主席时的“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而处在国民党边缘状态的洪秀柱和张亚中也提出过她(他)们的表述,即“一中同表”。江启臣做党主席后,国民党党中央的两岸政策论述举棋不定,主要集中在对“九二共识”的纠结态度,似乎还有踩民进党脚印拿香跟拜的样子。可以说,目前国民党内部众议繁杂,思想仍然无法企稳,有战略定力和说服力的两岸政策论述端不出来。

  不过,最近国民党内部在对“九二共识”的态度上有另一种动向引人注意,就是分属不同派系的政治人物相继提出了另类路数的清晰化主张。如国民党青壮派一方面强调“九二共识”需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刻意凸显“中华民国宪法”与“九二共识”的连接。这种做法虽然可保留“九二共识”,但其主要用意和重心显然是在“宪法”。江启臣在2020年9月召开的国民党全代会上特别指出,“现阶段中国国民党的两岸论述就是以‘中华民国宪法’为基础的‘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价值是“中华民国”。〔13〕将“九二共识”与“中华民国宪法”相连接,不仅是江启臣为代表的国民党青壮派的重要主张,也来自深蓝阵营领军人物的最新提法,如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及准备参选党主席的张亚中等,她(他)们在“护宪保台”的口号下,也将“中华民国宪法”放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放大其地位和作用。洪秀柱认为,应依循“宪法”精神,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有更大的帮助。不久前,由她做董事长的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办“护宪保台”论坛,主题之一就是“中华民国宪法是否可以成为两岸和平相处的基础”。〔14〕需要注意的是,“与时俱进”提出者有意识地说明,这样做是“要向民众讲清楚”,显示出其在大陆政策上追随民意、受多方掣肘的被动特点;“护宪保台”论者则是基于其一贯的“中华民国”立场,并有回应岛内“中华民国情结”的惯性。也就是说,在国民党内部和深蓝阵营,对“九二共识”的新解释转向突出“中华民国”及“中华民国宪法”,这与过去对此的“模糊化”做法大相径庭,也代表着另一种清晰化趋势。

  大陆以“‘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揭示了“九二共识”的主体意涵,强调了“九二共识”所本来就具有的“两点论”。岛内对“九二共识”新近涌动的清晰化现象出现在国民党和蓝营内部,则凸显“中华民国宪法”,有将其凌驾于“九二共识”之上的意味(如“以‘中华民国宪法’为基础”、“两岸和平相处的基础”等)。因此,必须加以澄清与作出对比的是,大陆方面的清晰化与国民党方面的清晰化在性质上有重大不同。大陆方面对“九二共识”的清晰化是对“原则”的清晰化,是对“核心意涵”的清晰化,“核心意涵”是指一个中国原则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它实际上等同于原则,等同于基本立场。国台办发言人最近申明,“九二共识”核心要义无论何时都不能模糊和改变,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同时,它是对“两点论”的清晰化,除了强调一中原则还必须明确对国家统一目标的追求。而国民党方面的所谓清晰化,可以称之为“宪法论”,实际上是一种单相思式的“一点论”。而且,这样的做法是对海协会与海基会关于“九二共识”在一个中国内涵上的“不涉及”和“各有不同认知”的清晰化,也就是它把本来应该模糊的地方(而且双方同意)清晰化了,反而回避或远离了“原则”或“核心意涵”的清晰化。〔15〕也就是说,国民党的“宪法论”是该模糊的没模糊,该清晰的没清晰,这不利于双方达成政治互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政治互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