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对美外交破局须稳定欧洲

http://www.CRNTT.com   2021-06-26 00:03:06  


 
  我们要注意到,虽然拜登也袛是一个资质普通的美国政客[15],但因为有特朗普做比较,因此在西方很多政治精英都会认为拜登领导下的美国是所谓“正神归位”,华盛顿在西方世界的向心力是一定会加强的[16],更遑论在有效控制疫情、组织施打疫苗等方面拜登的确比特朗普要做得好太多了。我们看到,拜登执政后有民调显示,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地民众对美国的好感度都蹿升了超过2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变化最显着的是德国,自拜登执政后,德国受访民众对美的好感度从24%增加到46%,对美国持恶感或评议不佳的则从62%跌落到37%[17]。正因为这个道理,笔者认为,中国外交层面目前的一大要务是继续稳定和发展中欧合作友好关系,这不仅是一带一路计划的题中本有之义,而且也是应对拜登政府当前对华强硬取态的最好的回击。同时,拜登政府本来也已阐明,中美两强之间仍有若干合作余地(比如应对气候变迁与抗击疫情等),那么在这些领域中国也自然可以继续维持和发展与美方合作;而至于拜登将和中国激烈竞争的那些领域,中国自然也不会轻易退让(中国尤其需要防范的是美国联合其盟友对华展开高精尖领域的科技战[18]),该打则打,竞争合作,总体格局大略仍是“斗而不破”,“长期互搏”。在策略选择的层级上,笔者甚至认为维持中欧关系稳健发展可能比与美方长期“竞争合作”来得更为重要和关键,因为这个关节才是美方对外总体策略变动最大的一环。事实上,我们看到北京已经完全意识到这一点,比如中国-欧盟全面投资协定(China-EU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即使目前欧盟对华的氛围相对“谨慎”,但中方仍表示愿同欧方保持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协定早日生效[19];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21年4月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据媒体报道,“从应对气候变化到中欧关系到抗疫合作,三国领导人在峰会上就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在会议过程中,‘合作’二字一直是高频词”[20],中国外长王毅则于最近公开表示,中欧是全面战略伙伴,合作是正道,对抗将双输。而默克尔也仍支持中欧投资协定,并表示:抛开中国将无法解决很多问题[21]。

  三、美欧关系无法恢复原状

  哈佛大学学者Jolyon Howorth 在其2021年4月最新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也坦承:“分析人士倾向于同意,即使拜登明显优于特朗普,拜登时代的美欧关系也无法恢复原状。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加剧了美国内部政治偏好的两极分化。两党协同共进的外交政策已是过去的特征。欧洲不能简单认为2024年下届美国总统大选后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现在该是评估跨大西洋的价值观和利益的时候了,以更适合于新兴的多极世界的现实。欧洲不应放弃它试图发展更大程度的自治,而不依赖于美国的尝试。欧洲和拜登政府将在许多问题上进行协调工作。但是,在某些政策领域,很可能出现摩擦,特别是在贸易,中国,俄罗斯和北约的未来等方面。”[22]德国学者Volker Perthes 也指在现实层面今日的欧洲根本不可能和中国“脱离”(decoupling)开来[23]。欧洲学者Iveta Cherneva 直言,对于欧洲的切身利益而言,欧洲不应采纳拜登的对华政策为自己的对华政策,欧洲应走华盛顿和北京这两强之外的第三条道路,欧洲不应随着美国组织的印太Quad阵营而起舞,因为那样完全不符合欧洲本身的利益,特别是在安全和国防领域,中国根本不对欧洲有任何威胁,欧洲也不应在此议题上追随英、美直接与中对撞[24]。在英国完全脱欧之前,英国还能扮演一个五眼联盟英语系国家与欧盟之间的双向沟通要角,但英国完全脱欧之后,欧洲反而可以更为自主地考量和设计自身有别于英美的一套方案体系,英国脱欧,反而可能导致了美国在欧洲的杠杆作用力被削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