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中评月刊:共同富裕目标与小农户发展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24-04-28 00:03:29  


 
                       三、中国乡村农户生产就业总况

  中国乡村农户和劳动者数量庞大,这一情形迥异于现有所谓“发达”国家。由此,中国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不能事实上也无法简单对标欧美和日韩,一味宣导大部分劳动者应不断往大城市单向集中。中国乡村农户和劳动者的庞大基数中,当然有不少人能够彻底转移到大城市就业生活,在城市充分提升个体收入。但正如已有大量研究所反复揭示的,能够率先从乡村转移到大城市的多是具有某些优势者,特别是人力资本更高的青壮年。现实中仍然有大量乡村劳动者由于年龄、人力资本积累、家庭因素等等原因而无法实现彻底转移,也就无法在城市充分提升收入。有不少人即使在短期内进了城,也只是从事体力型、简单操作性的工作,未来其工作很可能会被机械设备所替代,或者由于年龄的增长、体力和精力的下降而不再能够找到工作(并取得生活收入),或者因承担不了在城市生活就业不断增长的高成本而只能返回乡村。

  历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都显示,绝大多数农民工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就业,如2021年在这些行业就业的农民工合计占比达到83.3%,其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就业的农民工占比分别为27.1%、19%、12.1%、11.8%①。在这些行业就业的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明显偏长。资料对比显示,农民工主要集中的行业,如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就业人员每周工作时间在48小时以上的比例都要显着高于其他行业,总体上这些行业的就业人员中40%左右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8小时。

  这些吃“青春饭”的行业工作高度依赖从业者的年龄、精力和健康情况。即使国内外就业环境较为平稳,一旦从业者年龄增长到一定程度,也很可能要退出这些行业。分年龄段对比显示,中国40周岁以上城镇失业人员结束工作的原因更可能是出于健康或身体原因、被解聘、个体经营倒闭、打完零工等,主动辞职的人员占比较低。这些结束工作的原因归总后所呈现的实质是,城市就业市场更青睐青壮年劳动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龄劳动者很有可能被排斥出城市就业市场。可以想见,随着大批进城农民工步入老龄,退出城市就业市场并返乡者将源源不断。

  虽然中国农民工的工作时长较长,但由于大部分人所从事行业和具体工作的“层次”和技能要求不高,因而农民工总体收入水平并不高,如到2021年平均月收入也只有4432元②,只及202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月工资(8114.92元)③的54.62%。正因为工资水平不高,许多在大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因负担不起高昂的房租而只能拥挤在狭窄昏暗的城中村或地下室,2021年在500万人以上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的人均居住面积只有17平方米④。一般农民工要在城市中购得一套住房,并能够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老人的养老费用,更是难上加难。总体上,一方面,当前中国进城农民工更多是作为从乡村流出的劳动要素,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获得相对低廉的收入,甚至只能获得维持基本生存的“生存工资”⑤。另一方面,对于先期已在城市占有资源优势地位,能够凭藉各类资源积累创办企业的市场主体来说,大量农民工的进入则为其赚取更多利润提供了基本的劳动力要素;对于部分在城市已拥有诸多居住空间的人来说,大量农民工的流入还通过房租交纳的形式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产性收入。这两类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当然远高于一般农民工。结合这两方面来看,以市场化环境为前提并单就城市区域而言,农民工进城绝不必然导向共同富裕,反而有可能导致对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偏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