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月刊:台湾方案视域下两岸教师教育探索

http://www.CRNTT.com   2024-05-03 00:03:01  


 
  爱国主义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及中职教育阶段,可融入常识科和综合人文学科、生活与社会科、通识教育科、历史科等学科教材编写和教育教学,在高等教育阶段,可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开发微课、微视频等教育资源和在线课程,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新技术,创作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网络文学、动漫、有声读物、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短视频等新作品,应用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增强对台湾青少年的吸引力、感染力。建立健全教材和培训项目评审制度,加强对教育教学内容的监督。

  第三,以“群际接触”理论为指导,扩大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

  因为民进党当局的恶意误导、诬蔑、抹黑、贬低,广大台湾青少年对中国历史及发展现状、中华民族演变、优秀传统文化等缺乏正确认知。群际接触,可获得新信息,澄清错误信息。台湾青少年到大陆游学、就读、就业、创业,提升对国家的情感体验与理性认知,消弭对“一国两制”和涉台政策的误会,增强民族认同,促成价值观的裂变,由“小确幸”转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国家建设所赋予的“强自豪”,实现由法理回归到人心回归。比如台湾青年教师已“用脚投票”西进大陆发展,是自发性“理性选择”,加上惠台政策支持,产生“自我认同”“自我肯定”,融入大陆生活圈后,将会内化、升华为“民族认同”⑦。

  (二)以“闽南文化+学科/专业+教师教育+两岸交流”构建契合两岸融合发展需求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在反制“文化台独”的斗争中,必须坚持“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相结合,必须坚持学理批判与实践斗争相结合,更必须坚持海峡两岸的教育融合发展,打牢两岸融合发展、祖国完全统一的先行性、基础性工程。这有赖于培养契合两岸融合需求、具备价值观引领能力的爱国教师队伍,引领、催化台湾教育环境的裂变。

  第一,闽南文化具有服务两岸融合发展、实现同胞心灵契合的重要战略价值。

  闽南文化、闽南话是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基础与语言环境,作为独特纽带,可减少民众沟通障碍,以众多共同历史记忆维护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⑧。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 17 年半,深谙闽南文化战略价值,指出“台湾除了原住民,大陆去台的以闽南地区为主,讲的就是闽南话。血缘相亲,文缘相承。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借鉴将教育嵌入文化中的理念⑨,发挥闽南文化独特的两岸心灵契合功能、润滑剂效应,发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培养“富有家国情怀、精通闽南文化、善于价值引领”的海峡两岸教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