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月刊:二轨路径与澳门治理再释义再赋能

http://www.CRNTT.com   2024-07-30 00:08:30  


 
         注释:

  〔1〕参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23年10月。https://www.i mf.org/zh/Publications/WEO/Issues/2023/10/10/world-economic-outlook-october-2023,引于2023年12月。

  〔2〕de Tocqueville, Alexis,Democracy in America, George Lawrence (trans.).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66, 50.

  〔3〕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第280-281页。

  〔4〕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79页、第99页。

  〔5〕周大鸣:《澳门模式:多元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澳门:《澳门理工学报》,2020年第2期。

  〔6〕吴志良:《寻找澳门文化意义》,澳门:《澳门日报》,2006年,第103页。

  〔7〕有关回归前的澳门治理模式、“缝隙效应”、社团功能 “拟政府化”等内容,可参见娄胜华《转型时期澳门社团研究———多元社会中法团主义体制解析》,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

  〔8〕其中1580-1640年期间葡萄牙被西班牙统治,但澳门仍然悬挂葡萄牙旗帜,西班牙沿用的也是葡萄牙的治理架构、任命澳门总督,所以一般仍被笼统认定为葡萄牙殖民管制期。

  〔9〕参见吴志良、汤开建、 金国平:《 澳门编年史第一卷》,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343页、第 350页。

  〔10〕尹忠明:《一个海风吹来的城市:早期澳门城市发展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86-87页。

  〔11〕George Bryan Souza. The Survival of Empire: Portuguese Trade and Society in Chin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1630-1754 〔M〕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Benjamim Videira Pires. A viagem de comercio Macau-Manila nos seculos XVI a XIX 〔M〕 . Museu Maritimo de Macau, 1994.

  〔12〕参见时任澳门总督的马沙多所言“澳门作为殖民地,无需因为解决鸡毛蒜皮的小事和轻而易举的措施而要葡国事先同意甚至干预”。 载álvaro de Mello Machado,Coisas de Macau(《澳门事务》),Lisboa,Livraria Ferreira,1913, 56-60.

  〔13〕 吴志良、汤开建、金国平:《澳门编年史》第一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45页。

  〔14〕霍志钊:《澳门土生葡人的宗教信仰 从“单一”到“多元混融”的变迁趋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2月,第2页。

  〔15〕新华网:《澳门最大“居委会”管什么?》,2016年1月14日,http://www.xinhua net.com/politics/2016-01/14/c_128625851.htm

  〔16〕参见T.nnies, Ferdinand. 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 grundbegriffe der reinen Soziologie. Curtius, 1912. 

  〔17〕参见马克思·韦伯1895年“弗莱堡演讲”。其从民族性出发分析德国容克庄园体制。载Weber, Max. Roman Agrarian History in Its Relation to Roman Public & Civil Law. Regina Books, 2008, 172.

  〔18〕参见娄胜华:《消逝与新生:澳门民间结社的变迁及其线索》,载吴志良、金国平、汤开建主编:《澳门史新编》(第三册),澳门基金会,2008年。

  〔19〕资料来源:澳门印务局,https://www.io.gov.mo/cn/entities/assoc,引于2023年12月。

  〔20〕参见Lyman, Stanford M. The race relations cycle of Robert E. Park. Pacific Sociologi-cal Review, 1968, 11.1: 16-22.

  〔21〕参见Fredrik Barth.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e and Difference.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69.

  〔22〕道家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所谓“正善治”就是政善治。此概念被儒家吸纳并发扬光大,在君与民的关系中强调“为政以德”,即为“仁政”。

  〔23〕数据来源:《澳门基金会年度活动报告2022》,2022年12月, https://www.fma c.org.mo/annual/2022/,引于2023年12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