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月刊:中美博弈与台湾太空工业

http://www.CRNTT.com   2024-08-04 00:01:23  


 
  (三)大力培养航天员人才

  基础科研人才方面,2019年起“台湾太空中心”与台湾联合大学系统(UST)开设“太空科技与工程学分学程”等课程,系统性培育本土太空基础科技人才。同时配合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增设“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鼓励学校规划设立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学位学程、新增班别(次)或学籍分组。专业人才领域,“台湾太空中心”于2022年4月成立“太空学苑”,培养太空工业专业人才,协助企业提升太空科技的研发与创新能力。

  (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其一,寻求与美西方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近年民进党当局以“台湾太空产业发展协会”、“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非政府组织名义,积极与美西方科研机构及航天大厂举办“台美低轨卫星商机沙龙”、“卫星通讯国际供应链在线论坛”等活动,鼓励岛内企业申请欧美产品认证,对接美西方太空工业发展需求,寻求建立常态化产业对话平台机制。其二,强化台美间太空科技合作。长期以来,美国为台湾太空科技发展的最大技术外援,助台增加太空活动频次,其中福卫三号(福尔摩沙卫星简称“福卫”)、福卫七号为台美间太空科技合作重要成果。同时,协助台湾提升太空科技自研能力,涉及从卫星制造、地面控制系统建设、海外监测站点支持到火箭发射、科学仪器研发、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此外,积极支持台湾参与国际太空科技项目。国际空间站搭载的粒子科研设备阿尔法磁谱仪2(AMS-02)计划由美国主导,台湾相关科研机构参与其中。其三,拓展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美国“印太盟友”间太空科技合作。台美印组建“国际研究教学卫星计划(INSPIRE)”研究联盟,合作研制的INSPIRESat-1立方卫星于2022年2月发射升空。

   三、台湾太空工业发展竞争力评估

  台湾太空工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受限于自身工业及研发实力,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但利用信息通讯等产业优势在太空工业零组件等领域实现局部突破。

  (一)产值规模小

  据“台湾太空中心”统计,2022年台湾太空工业产值2,158亿,其中地面设备2,129亿元(占98.7%)、卫星制造14亿元(占0.6%)、发射服务0.3亿元(占0.01%)、卫星应用15.1亿元(占0.7%)⑧。厂商方面,据台湾“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统计,目前台湾有约80家太空产业相关厂商,多以地面接收设备为主,且皆以供应单一零组件为大宗(见图1)。

  [图1:台湾地区太空工业供应链体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