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舒芜其人与“胡风事件”

http://www.CRNTT.com   2010-05-28 12:16:26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今人在批评杨先生时,往往忽略了这么几点:第一,"文革"初期,杨荣国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也曾被严厉批斗,甚至遭到过毒打(左胸及肾受伤),也在"五七干校"从事过体力劳动;夫人陈慧敏女士更是被折磨成精神病患者,后弃家出走,又不幸溺水身亡。第二,杨先生的"批孔"或"抑孔",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这是他在新中国建立前就已经确立的基本学术立场,总的说,这一立场并不错;更重要的是,在"文革"中,早在1973年5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批孔"问题前,杨先生在1972年第12期的《红旗》杂志上就发表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内两条路线斗争》的文章--是毛泽东先注意到了杨先生的文章,而不是杨先生主动地去附会毛泽东的观点的。第三,在"文革"后期的"批孔"中,杨先生虽然的确写过一些缺乏根据的文章,说过一些缺乏根据的话,"不惜歪曲事实,散布了不少错误观点",但并未发现他"与'四人帮'有组织上的联系"。(1982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纪委对杨荣国的结论,转引自见散木:《"批林批孔"运动中的几位学者(之二)--关于杨荣国先生》,见《历史学家茶座》2007年第2辑)

  可惜的是,杨先生并没有等到组织上给他做出结论就去世了。在清查"四人帮"的运动中,正在因患癌症住院的杨先生先是被从首长住的特级病房换到了一般的高干病房,后来又从高干病房被换到了多人合住的普通病房;杨先生是在接受审查和批判的过程中,于1978年8月病逝的。

  历史有时候真好象在作弄人。2002年和2004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杨荣国教授学术论文选》和《杨荣国文集》,并分别举行了首发式和出版座谈会。会上,不少领导和专家指出,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杨荣国先生的一生,还杨先生以其本来面目;很多专家指出,杨先生的一生,党性极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的著述,有个很突出的特色,就是文字通俗易懂:他习惯于把征引的古文精心翻译成白话文,然后在注释中附上原文,以供读者对照--这样的做法,在当下的学界,很少能看到了!

  同任何人一样,杨先生的道德文章,自有其缺点和不足,后人完全可以臧否。但在今天的复古热和所谓的"国学"热中,在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愈演愈烈之时,在大量的无法让更多读者看懂的"学术文章"成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我们知道一点杨荣国先生,是不是多少还有点必要呢?

(2010-05-28 00:17:58 光明网-光明观察 作者:王保贤)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