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故宫:除了文物,什么都缺

http://www.CRNTT.com   2011-08-13 10:23:41  


   
都是文化机构,一个为修葺而修葺,一个为历史而重塑   
   
  2002年故宫启动了自成立博物院以来最大的一次修缮工程,投资规模每年1亿,总计19亿,全由财政拨款。但这项大工程,却在古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界引起了巨大争议。争议焦点在于,故宫在大修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是否违反了文物古迹的保护原则。在大修过程中出现大面积更换原有材料和油漆一新的情况,有的确是因为年久失修采取的必要措施,有的,在一些专家看来,则是不必要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大修后,国家文物局一位官员对装修一新的故宫作出评价:“好像是进了影视城”。
 
  越修缮=越破坏?20世纪60-70年形成修缮原则:真实完整比光鲜靓丽更重要 

  二战的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古迹遭到破坏,战后大面积修复在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纷纷展开,但没有原则的“修复”让许多古迹失去了本来面目,德累斯顿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宫乃至凡尔赛宫的一些疏忽甚至错误,不仅没有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甚至带来了无法修复的破坏。有鉴于此,20世纪60-70年代,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保护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的高潮,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国际组织在此期间通过了一系列宪章和建议,1964年代《威尼斯宪章》和1984年的《奈良文件》确定了文虎保护的原则:1、真实。要保存历史遗留的原貌,修复要以历史真实性和可靠文献为依据;2、可识别,修补要整体和谐,不可以假乱真。3、不但要保证真实,还要保证在古迹后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痕迹的完整,因为它们保存着历史的信息。4、完整性。不但保证古迹完整,也要保护周遭环境,除非有不可抗力,一般不得迁移。 

  无专业,不修复,技术不成熟不能修复,每一处修缮复原都要有专业指导

  法国大革命让凡尔赛宫许多区域受损,甚至遭到破坏,早在18世纪末拿破仑就曾考虑过修复,但因后续的历史变迁而未能成行。进入20世纪,法国政府曾考虑恢复原貌,但大革命之前的许多风貌如家具装饰、绘画装帧等不能解决完全重塑的问题,又加之两次大战,修复工作一搁再搁。直到1962年,法国政府授权修复工作,对于凡尔赛宫的复原才得以正式开展。

  而该项修复工程一直持续至今,不仅如此,凡尔赛宫修复工程还在网上做了细致详尽的解释说明,到宫殿内的每一幅画作的修复基于何种考虑,损害程度、修复指导等都有详细说明。凡尔赛宫中的建于1671年至1680年的皇后画廊历经上百年已经面目全非,2009年巴黎批准了凡尔赛宫的修复计划,为了此次修复,凡尔赛宫方面任用法国艺术史学家东尼.庞塔布里和塞西尔.古顿作为工艺指导,画家米洛万诺维奇领导着十四名画家参与修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