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 |
胡适与自由主义:反孔子的“托拉斯” | |
http://www.CRNTT.com 2012-05-31 12:01:27 |
此间三联生活周刊日前登载文章“胡适与自由主义:一种思想和错位的时代”(下): 反孔子的“托拉斯” 胡适毕业,归心似箭,连博士学位都没顾上拿。按照哥伦比亚大学的要求,必须将毕业论文出版,并上交100本后才能拿到学位。而胡适此时却等不及了,一件更大的事业在召唤他。这就是“白话文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倏忽近10年,直到1926年他重返美国交上论文,博士帽才真正戴在了头上。博士学位问题,甚至成为胡适身后的一段公案。 回国前,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在1917年1月号的《新青年》上,同年9月他开始在北大任教。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是在1919年2月出版的,3个月后,便印行了第二版。同时陈独秀在1918年12月创办了《每周评论》,胡适的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也在1919年1月创办了《新潮》。这两个白话刊物自然是新青年的有力盟友。以胡适为主将的“新文化运动”便从此全面展开了。 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帝制,但并没有改变国家衰弱、民生凋敝的状况。而中国文化的保守性却依旧如故,没有丧失它自高自大、自满自足、居高临下、傲视四夷的地位。这种“汉族中心主义”(唐德刚语)成为蒙住人们双眼的面纱,阻碍中国现代化的拦路虎。 如果不把孔子和其背后的儒学从神坛上请下来,大到解放思想,小至移风易俗,任何进步都无从谈起。就像鲁迅说的,甚至搬动一张椅子都要流血。 “五四”前夕中国学术的主流仍是儒家。但儒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早在清末已经摇摇欲坠。汤化龙在民国三年(1914)《上大总统言教育书》中已指出,无论“中、小课读全经”或“以孔子为国教”都是实行不通的。即使推行祭孔的袁世凯政府,对于儒教的社会作用也失去了信心。 此时,胡适“截断重流”重讲中国哲学史,则是对中国上层精英文化的一次扫荡。他突破了“汉族中心主义”所制造的瓶颈,使“独尊儒术”恢复到前秦时代,群经与诸子平等。这就是把董仲舒以后,2000年以来“被扭转的历史再扭转过来”。胡适回国前已把当时能找到的西方思想史经典原版书读遍,他深知西方文明的崛起,文艺复兴是第一炮。只有上帝的权威动摇了,理性之光才有空间,个人才能独立。而质疑孔子就是瓦解中国的“上帝”。 在下层大众文化的战场上,撼动传统文化的保守性,胡适则以“白话文”为突破口。胡适深信,“语言文字是世界上最保守的东西”,而中国的语言文字恐怕更是“最保守的东西”中的典型。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