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谁废弃了“希望小学”?

http://www.CRNTT.com   2009-01-04 09:33:26  


 
  2008年11月底的一天,晚上8点多,刘小菊接到学校电话,说女儿胡梦哲生病了。刘赶紧叫了一辆摩托车,当天晚上水库水位抬升,淹没了一段路,摩托车要放在小船上划过去,3个小时后刘才赶到学校。女儿因为重感冒,在鸭子口医院住了4天。这又是一笔额外的支出。 

  对刘小菊来说,有一个好消息,明年开始,学校住宿费免除了。 

  乡镇“保育居” 

  沿清江逆流而上,在离鸭子口乡38公里处的资丘镇。实验小学的周边,自发形成了专门照顾学生的“保育居”。 

  一位叫田华的年轻人,早些年在一个叫火烧坪的高山上,租了80亩地种植高山蔬菜,后来又去海南开过塑料厂,因不景气,打道回府。 

  回到镇上时,田华看到镇上已经有20多家保育居,但都没有规模。 

  资丘镇实验小学有600余名学生,因没有宿舍,有300多人寄宿在镇上人家。 

  田华看到了机会。2005年6月,他以每年1万元的价格,租下医药公司批发部的房子,开设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保育居托教服务中心。 

  在资丘镇,各种各样打着“保育居”的托管机构多如牛毛。在田华看来,那些散兵游勇跟他没法竞争,他是正规军,证照齐全。 

  田华的保育居设施完备,还雇请了3位老师、6位保育人员,一开张就招揽了80余名学生。一些学生在这里上学前班,另外离家远的资丘实验小学的学生住宿在这里。 

  在当地镇政府的一份文件中,保育居是有偿服务留守学生,为农村孩子提供吃、穿、住、行、医、教等校外管理服务。 

  事实上,乡镇的保育居不仅仅服务于留守儿童,因为村小的合幷,高山上的学生需要到离家几十里远的资丘上学,而镇小学又没有住宿,只能在外租房居住。 

  5岁的覃宋,家在离资丘20多公里的山村五房岭村。这一天学校放完“大假”开学,爷爷把他送过来。孩子的妈妈在家务农,爸爸在桃山煤厂工作。 

  类似全托的覃宋,家里每月要交280元的费用给保育居,平时的零花钱和看病的钱另算。老人说,算下来一年花在小孩身上的钱3000多块。

  一位叫田子奇的孩子,家离学校也有20多公里,不可能每天来回,因此也寄宿在田华开设的保育居。 

  田华现在不担心生源,但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为此他给111位孩子办理了“校(园)方责任保险”。 

  一位曾经来过长阳采访的武汉记者说,现在乡村的孩子都快上不起学了,培养一个小学生的成本甚至超过培养一个高中生。 

  分化的教育 

  出现大量保育居的不只是乡镇,在长阳县最好的长阳实验小学门口,各种保育居和托教中心的广告随处可见。 

  田说,这些现象在5年前还没有,最近两三年才发展起来的,今年数量更是猛增。 

  长阳县政府显然发现了这个问题,2006年11月专门下发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公民个人举办学生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来规范这些民间机构。 

  长阳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曾被命名为“全国推进农民就业创业劳务输出大县”。据湖北媒体报道,长阳外出务工人数达10万人,平均每户有一个劳动力在外务工,创劳务收入6亿元以上。据长阳县妇联的统计:长阳有留守儿童3185人,是学校中一个较大的特殊群体。 

  本刊记者在长阳采访发现,由于乡村民众对孩子教育越来越重视,渴求优质教育资源,山村孩子一步步从深山走出,向教育资源相对优越的乡镇或者县城小学聚拢。 

  长阳实验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得大量家长想尽办法转学入读。 

  学校曾经采用划片的方式限制学生的涌入,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用买房来“破招”;学校采用户口限制,家长就想办法挂靠户口;原先学校还收取借读费以此限制,但后来政府相关部门不允许再收借读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长阳教育局的材料说,由于家长教育观念的变化,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许多家长舍近求远,甚至不惜重金将子女送到城镇学校就读,目前已经造成城镇教育资源紧张、农村校点过剩的局面。 

  除了城市化进程加快,孩子增多外,政策上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就近入学,一视同仁也增加了县城学校的负担。 

  田明岳透露,本来县实验小学在规划上,只有1000余人,但现在达到了2000余人。 

  由此,学校周边催生了大量的托教机构,同时还产生了诸多租房“陪读”大军。 

  远在鸭子口乡的刘小菊,显然没能力挤到这些陪读大军中,但孩子的入学也把她“拴”在了家里。她依然每隔三五天,划着木筏子赶到女儿学校,给她换洗衣服,顺便带点零食。她看到“多天没换洗的孩子,脏得像个乞丐”。(记者:沈雁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