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唐山大地震 我们记住了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10-07-23 10:50:42  


 
  反思唐山形成“错位”思维,公众依然期待预测成功 
 
  自唐山大地震的人为因素被公开后,官方选择承担预报、公众选择相信地震可以被预报。在国家地震局最新公布的2010年总预算(24.1亿元)中,地震监测预报(3亿元)依然是项目经费的大头。地震系统日益被新科技所武装,每年的各省地震会商有条不紊地进行,但人们对地震的恐惧,似乎并未随着认识的深入有所减少。在民间,以《唐山大地震》作者钱刚为代表的声音,始终在强调“强化政府在预警中的关键位置”。 《唐山警世录》作者张庆洲的作品,也旨在为公众“揭露”一个震惊现实:唐山大地震早就被预测,只是被漏报了。遗憾的是,民间对于“政府应向公众坦陈风险决策的难度”的那部分声音,和地震预测技术依然很不成熟的现实一样,更多是被淹没在公众的悲悯和愤怒之中。在唐山大地震发生30年后,寻找天灾以外的人祸,成为社会反思那场灾难的一个主要出口。但从唐山到汶川、再到玉树,对于地震以及地震预测,我们的了解尚浅。(本专题参考《南方周末》2008年10月31日《地震预报的中国“江湖”》等报道)


  结 语

  唐山大地震是20世纪最惨烈的地震之一。对这场地震的反思,促进了建筑安全和信息公开上的进步,但对于地震本身,我们的认识仿佛陷于停滞。今天,我们重新回望唐山大地震,不仅为了表面的警醒,也为了在灾难面前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