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文字排外运动” 必要性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0-12-23 09:04:03  


 
  有时候英文表达更直接、更传神

  至于英文缩写和英语单词与汉语混合使用,则有利有弊。利者,增加了汉语的包容性和表意能力,比如广播电视里经常会提到“GDP”,甚至不做汉语解释,但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还有“CPI”、“NASA”等。某种意义上,这种简化更准确。比如“NASA”,翻译为“美国国家宇航局”或者“美国国家航天局”都可以,但这是中国人的叫法,使用这个缩写,无疑是更准确的。我们也知道,许多英语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法语或者拉丁语,但是他们不认为这是不规范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文章、文字中使用什么词汇,是作者的一种创作自由。至于是否为读者、观众所认可,那是另一回事,至少作者没有把版署当作是读者。而且在电子化时代,英语所占的优势不言自明,网站域名都是英文,并且无法给域名做汉语翻译。软件、电子产品等,也无法准确翻译。比如iPad这个单词或者“GoogleTalk”,并没有准确的汉译。一来是无此必要,二来是使用者早已接受。

  汉语是包容性很强的语言

  从纯洁性上来说,汉语本身早已失去了其纯洁性。要说纯洁,除非上溯到两汉时代,恐怕才可称纯洁。汉字在其不断演变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强了包容性,许多少数民族的词语,融合到汉语中以后,不仅没有破坏汉语本身的纯洁性,反而增加了汉语的表达能力。比如我们都知道“胡同”是一个蒙古词汇,还有本书叫《北京胡同志》。我们常用的“政府”、“干部”、“主义”、“共产”等词汇,其实都是日文词汇,因为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被接受与认可,遂成为中文词汇并固定下来。类似这样的词汇手拈来。

  ※和谐健康:和内容有关,和形式无关

  行政之手不要随意揉捏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并非可以随意揉捏的面团,行政之手又怎能轻易地改变她的容貌?汉语出版物出现夹带外文单词和字母缩写,这看似随意其实并不随意。中外文混用现象,说到底是语言文化频繁交流的必然结果。中国文化要和世界接轨,在语言文字中出现大量外来词,实乃无可避免的一个客观事实。就像上文提到的ISBN,你写成“国际标准书号”不仅人家看不懂,而且这也不利于将中国图书纳入国际标准之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