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这样的“孔子”不离奇吗

http://www.CRNTT.com   2011-03-12 11:04:12  


 
  实际上,儒家的“仁爱”之所以遭人诟病,就因为这种爱,是有差别、有等级、不平等的。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平等相爱的,是墨家。那种无差别、无等级、都平等的爱,则叫“兼爱”。如果兼爱和仁爱都是平等的爱,如果“仁的根本含义”真像秋风先生所说的那样,是“人人平等相待”,墨家何苦要反儒?

  很清楚,开启“平等之门”的,只可能是“非儒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孔子则只能在这扇大门前徘徊、犹豫、纠结。是的,作为当时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不可能一点都意识不到平等的重要性。要知道,那可是人类的共同价值。但是,作为封建礼治最坚定的捍卫者,他又不能不维护等级制度。这是他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何况孔子还有一道无论如何也迈不过去的坎儿,这就是“君臣父子”。君臣父子,尤其是君臣,怎么会是平等关系,又怎么可能平等呢?变成“哥们”么?秋风先生说,是平等签约的双方。哈,那又何必叫“君臣”,叫“甲方乙方”得了!

  其实就连秋风先生,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即“称臣必须俯首”。用他的原话说,就是“一个人俯下身来对另一个人说,我把我的人身交给你,全心服侍你”。这,难道还是平等?所以,孔子也只能提出,君臣虽不平等,却必须对等。君不能只有权利,没有义务;臣也不能只有义务,没有权利。至少,你得客客气气,我才兢兢业业,也就如此而已。这离“平等之门”,只怕还远着呢(孟子离此门比孔子更近,暂不讨论)!

  更何况,我实在无法想象,在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里,有哪个真正自由的人,会心甘情愿地向另一个人叩首称臣。反正我是不会的。我宁肯没有那赐予的土地,宁肯一无所有地四处流浪,哪怕“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2011年03月11日18:28南方网)

链接:

秋风:你可能不认识的孔子

  天安门广场旁边、历史博物馆北门树立了一尊面向长安街、天安门的孔子雕像。此事很自然地引起人们对孔子的关注,以及争议。

  毫无疑问,只要是中国人,只要上过小学,都认识孔子。但孔子是什么样的人?人们的看法恐怕高度分歧:

  上了年纪、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很可能以为,孔子是鼓吹复辟奴隶制的反动分子。

  知识女性听到孔子,可能马上联想到“惟女子与小人为难教也”,会觉得他是个令人厌恶的男权主义者。

  关心自由的人士听到孔子,很可能联想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会认为孔子鼓吹等级制和专制。

  热爱市场的人士马上会联想到“不患寡而患不均”,会认为孔子鼓吹平均主义,据说,中国的平均主义观念和制度源远流长。

  在过去十年中接受教育的年轻人很可能客气地认为,孔子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好象他鼓吹“和谐”,但他离这个时代似乎过于遥远而无干了。

  我不敢说各位的联想、想象不正确,我也曾有过上面某些看法。但这些年来研读《论语》、研究西周、春秋历史后,我形成了新认识。一幅全新的孔子形象逐渐浮现,这形象让我本人也大吃一惊。且容我向各位描述这位你也许非常陌生、从来不会想象到的孔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