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从历史性思维看辛亥革命何以发生

http://www.CRNTT.com   2011-04-17 10:36:50  


 
  纵观晚清历史,每当还有一线希望、还能控制一定局面的时候,清廷总是拒不变化;只到时机已逝、丧失了操控能力的时候,它才匆匆忙忙地被动“变革”。改革愈迟,所付出的“利息”也将愈大。然而清廷对此似乎毫无认识,它总是在下一个阶段才做原本是上一个阶段应做的事情,而且拒不“付息”,不愿再多做一点让步和妥协,完全丧失了变革的主动权,完全是被“形势”推着走,改革的空间终于丧失殆尽。

  “改革”是当事各方都以理性的态度妥协的结果,只要有一方坚持不妥协,就无法“改革”,社会矛盾必然以“革命”一类的暴力方式解决。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并不是革命者的主观“激进”造成的。在社会矛盾中,统治者往往居于“主导”地位,革命往往是由上层的种种“极端”触发、造成的。所以,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的“顽固”逼迫出来的;与其指责下层“过激”,不如指责上层的“顽固”;与其呼吁被统治者“告别革命”,不如吁请统治者主动改革。

  对每一场重大的政治、社会变动,人们都会有不同看法。有人赞扬,有人批评;有人肯定,有人否定。但是,比这些“价值评判”,即个人的好恶更重要、更基础的,其实是认真理清它的来龙去脉,细心爬梳整理复杂纷繁的丝丝缕缕,慢慢解开纠结不清的环环扣扣。一句话,首先要冷静、客观分析它的“原因”。这是几十年学习、研究历史使我养成的“历史性思维”,当然也是这本《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的主旨:不是评价辛亥革命的好坏功过,而是冷静分析它何以发生。

  (《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雷颐着,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