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赵查理:南京官方为进退失据付出代价

http://www.CRNTT.com   2012-02-23 14:57:57  


 
  像南京大屠杀这种“有禁区”的领域,我们更是讲政治多于讲历史

  中国对学者的规范有句名言:“研究无禁区,宣传有政策”。但是有政策的宣传,恐怕也会影响研究,毕竟只能锁在抽屉里的研究成果还能激发多少研究的兴趣?对于南京大屠杀这种问题,宣传上是既定性也定量的,学者们要么在政策影响下疏于研究,要么有了研究也只能局限于小圈子传播,这使得大众领域能看到的说法基本是历史教科书上那些,也就是近年有了互联网后能看到的信息才多了点。

  而对于官员来说,更是把教科书上的说法“八股化”,便于他们讲话就行了。正如著名学者金雁所言,她和同事去国外调研回来,给领导看的调研报告必须写成固定的“八股”文体:全部归纳为“观感”一二三或“座谈”一二三,“问题”一二三,“对策”一二三……,最好有容易上口的总结性的结论,比如“和平崛起”、“和谐社会”等等。
 
当政治碰上历史,就尴尬了 
 
  对日本,我们有“友好”和“抗议”两种政治模式

  一直以来,谈到日本的时候,我们无非两种口径,要么“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双方理性对待历史问题;和平共处互利互惠……”。

  要么是“严正抗议;不容置疑;反省罪行……”。这些都是官话、政治套话。
 
  讲政治的南京官员遇上历史问题,不知所措

  其实,河村隆之当着南京市领导的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这还不是第一次。去年12月5日,河村隆之在会见到访的南京市副市长李琦时,也曾公开表示自己认为没有“南京大屠杀”这件事。但即便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后面的南京官员也不知道怎么表现。大概在这些官员脑子里,南京大屠杀就是“大屠杀”、“30万”两个词汇而已,他们哪里想过或者遇见过“存不存在”、“究竟死了多少人”这种真刀真枪的问题。
 
  访日是友好活动,所以南京官员自动激活了“友好模式”

  可想而知,当河村隆之说出否认大屠杀那番话时,只储备了那两种模式的南京访问官员们脑子都得懵了。因为访日是友好活动,所以便下意识的激活了“友好模式”,念出了下面这段顺口溜:南京人民是热爱和平的,学习历史是为了维护和平而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这位日本市长的一番话,显示了他的无知,但平心而论,日本整体上对战争的研究和反省并不弱,比如,在中国还很少提起南京大屠杀的七十年代,日本记者本多胜一就写出了多部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侵华日军暴行的著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