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高校评职称:权力说了算,学术靠边站

http://www.CRNTT.com   2012-05-14 14:23:41  


 
  职称评定存在多个评定标准,评定“含金量”不同,同一职务名称实际水平却相差甚远

  当前,不仅各省、市、自治区同一职称评定标准不同,而且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一职称还存在多个评定标准。这样的结果是:不仅相同的职称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含金量不同,各省同一职称人员的实际水平也并不一致。职称评审委员会设置的规定,造成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职称评定含金量的不同,同样职称等级同样职务名称,有些水平相差甚远。如发达地区抬高评审标准,落后地区则降低条件,甚至为挽留人才送职称,搞倾斜,一个评委会评出两种标准的职称。因此,同是教授头衔但实际水平却相差较大,某大学的讲师可能比另外一所学校教授的水平还要高。尽管90年代有关做过“哪里评哪里有效”的说明,但人才评价的结果——人才使用的参考价值就打了折扣,使职称评价的效度、信度下降。
 
  回归学术本位才能避免评审的错位乱象  
 
  要有长时间科研积累,不像国内博士两年就可评副教授,美国博士要十几年才能晋升教授

  在美国,终身制的教授体制为学术自由、思维创新和高质量教学与科研提供了保障和基础,使终身教授成为受人尊敬和追求的职业之一。通常,在美国大学工作的人员可分两类:具有终身制(Tenure track)的教师 (Assistant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Full professor) 和非终身制的研究人员(Research scientist, Research engineer)等。为了确保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水平、质量及声誉,美国正规大学都有一整套完整而严谨的师资晋升制度。

  由于竞争激烈,选拔的高标准和审查过程的严格,使许多博士毕业生不敢问津教授职位。刚毕业的博士一般至少要历经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才可能晋升为正教授,其中包括2 — 3年的博士后、至少5年的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至少3—4年的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才能晋升到正教授(Full professor)。这样的晋升时间顺序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顺利实现的,只有在教学、科研和服务性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公认的贡献,而且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才能如愿。而反观国内,一般的二本院校规定,申报副教授职务获博士学位的,只要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二年及以上,与美国“媳妇熬成婆式”教授评选相比,中国的高校职称评选可谓“直升机式”晋升。 
  
  每遇评职称的季节,就成为社会热点的时候。有的单位争指标、争评审通过几乎演化成“肉搏战”。请客送礼评职称拿项目,也就有了强烈的利益驱动,成为近年来高校中最常见的丑闻。 
   
  领导说了不算,行业专家说了才算,美国评审要有国外专家来检验国际知名度

  根据本人提供的简历和相应材料,系主任将这些材料寄给国内和国际在本人专长领域内的杰出知名学者,请他们写出对本人学术水平和贡献的评价信,一般需要至少十封以上的信。对于晋升副教授,美国国内同行的信就可以了。但对于晋升正教授,必需有从美国国外、例如欧洲和日本专家的评审信,其目的是考察本人的国际知名度。这些评审专家的名字和信的内容是保密的。

  而且即便被评为终生教授,终身制并不等同于“铁饭碗”。为了保证师资的质量和不断创新的干劲,并为清除那些得到终身制后而自我满足、大大减少或停止科研活动的一部分教授,有些学校已开始实行“终身后评审”,对已取得终身制的教授每五年要重新审核一次,该评审的程序基本上和以上步骤一致。如果第一次终身后评审未能通过,校方对该教授提出警告。再过五年后如果第二次终身后评审仍还不通过,校方有权解雇该教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