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高校评职称:权力说了算,学术靠边站 | |
http://www.CRNTT.com 2012-05-14 14:23:41 |
国内造假者多数没有后果,美国不仅可能会开除、还在一定年限内不得参加某些科研项目 近年来,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最年轻市长”周森锋、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等论文抄袭被揭露,学术界的乱象愈演愈烈,但至今当事人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再严密的审查工作也不可能完全封堵住所有造假者,只是事后才被发现数据或结果有假。此时相关机构处理造假者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2002年的舍恩事件被认为是当代科学史上规模最大的学术造假丑闻之一。亨德里克.舍恩1998年正式加盟贝尔实验室后,先后与其他20多位研究人员合作,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一口气在几家全球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十几篇论文,其中一些研究还被认为是突破性的。但其他科学家随后进行的研究,却无法重复舍恩的实验结果。在接到有关投诉后,贝尔实验室对此事展开调查。调查小组最终认定,在1998年至2001年期间,舍恩至少在16篇论文中捏造或篡改了实验数据。鉴于此,贝尔实验室将其开除。 美国政府部门中负责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机构是公众与卫生服务部下属的“研究诚信办公室”,该机构专门调查和处置那些由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中的不诚信行为,并随时公布违规者的姓名、单位、违规情节和处置决定。按规定,一经认定从事了学术不端行为,造假者在一定年限内将不得参与任何由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也不能在美国公众与卫生服务部设立的任何咨询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任职。此外,造假者的身份信息将在研究诚信办公室网站上公示,以供查询,直到“刑满释放”,造假者的大名才会在网站上消失。 一条微博揭开一场高校评审黑幕,再次撕下了贴在学术之上的纯洁标签,展现出权力支配欲的狰狞面目,高校评审要想正常化,就应该是由学术高低来决定结果好坏,而不是由权力大小来定夺职位去留。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