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台湾学者吴东野:密集文化交流舒缓显性台独

http://www.CRNTT.com   2013-02-13 00:20:38  


 
    两岸宜尽早签署文化协议

  一般而言,民族认同包括了血缘、语言、文化、宗教或风俗习惯客观描述,它必须具备民族成员相互视为同胞、具有共同的历史回忆、共同的家园与共同的公众文化等要件。就某种意义来说,民族认同基本上就是“国家认”同。台北会谈期间,多数学者倾向从文化认同面向探讨如何强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两岸认同断裂严重,并非源于台湾人对大陆的制度认同,而是许多人已不再认同是中国人。笔者担任第二子题“两岸认同互信与两岸关系发展”与谈人,就以德国统一前的认同问题作案例,说明文化协议对提升民族认同有多重要。1950年代初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内部原本就有支持统一与倾向分裂两派主张,后者强调的民族统一只是战术运用,终极目标还是建立不受西德制约的独立国家。目前民进党的情况相当类似当年的东德,他们无论自称民进党已经转型,或如同郭正亮教授呼吁大陆要正视“中华民国”,其实都只是战术运用,台独还是民进党的终极目标。

  1974年的东德学界,首次出现探讨“两个独立德意志民族”的论述,其目的只是为配合官方“修宪”,主张德意志民族(相同血缘与文化)是两德统一所需条件,但非必要条件。东德不否认自身是德意志民族,它与奥地利和瑞士同具德意志民族特征一样,都是各自独立的国家。1970年代的东德基于社会主义不同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对西德产生相异的认同感,希望走向永久分裂之途。

  西德为强化两德人民的认同与互信,藉着东西方和解之际,于1970年代中期开始与东德进行文化合作的谈判。期间因种种政治因素干扰,两德谈判曾经停顿8年之久,直到1983年才恢复。1986年5月,两德史上首次签署文化协定,随后西德根据文化协定与东德展开文艺、科学、教育、体育、青少年、社会团体、保健、环保、司法、姐妹市等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大幅度地改善了两德认同断裂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