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周小川: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

http://www.CRNTT.com   2009-03-28 08:43:56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中评社北京3月28日讯/继日前撰写文章“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阐述如何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昨天再次发表文章“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文章指出,总体来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一些先行指标有回暖迹象,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基本得到遏制。事实表明,综合比较世界上主要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我国政府在出台重大举措时决策及时、果断、有力,体现了独特优越性。全文如下:

  人们就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已经展开了很多讨论,包括在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会计准则等方面的经验教训等。本文旨在讨论金融体系中的一些顺周期性因素、可能采取的补救措施以及货币和财政当局在严重市场危机下如何发挥专业作用。 
   
  一 金融体系的内在顺周期性特征

  谈到系统稳定性,我们可以借助电子工程或控制论的部分概念。在复杂系统里,通常有多个反馈环,有些是正反馈,有些是负反馈。正(+)反馈环强化了放大作用 (类似于增效器),从而产生自激震荡(如同繁荣和萧条的顺周期性)和零点漂移 (如同泡沫的参照点);而负(-)反馈环削弱放大作用,从而有助于系统稳定和零点的自我校正。近年来在经济金融体系中,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有太多的正反馈环,而负反馈环不多,因此系统呈现非常明显的顺周期性。我们现在并不需要完全重建整个系统,而是需要给系统添加几条负反馈环,这可以充分改变系统的特性。

  金融危机往往起源于泡沫的积累及其破灭。经济学家通常着重阐述宏观层面的顺周期性,然而,在微观层面上,目前市场结构蕴涵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顺周期性特征,在应对当前危机、改革金融体系时应予以解决。在现有的市场结构中,需要在微观层面安排更多的逆周期机制(即负反馈环),以确保金融体系更为稳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