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美国不是捍卫“自由”而是捍卫霸权

http://www.CRNTT.com   2010-01-26 12:07:18  


美国政要和媒体炒作“谷歌事件”,霸权意味浓厚。
  中评社北京1月26日讯/“美国政要冠冕堂皇地将捍卫‘互联网自由’当作‘外交方略’,其目标一方面是要对别国进行政治干预,另一方面也是在着力巩固美国的网络霸权。”《人民网》今天登出钟声的文章“是捍卫‘自由’,还是捍卫霸权?”,对美国近期一些政要、媒体炒作“谷歌事件”进行剖析。文章内容如下: 
 
  连日来,美国媒体热炒“谷歌事件”,美国政要接连“发声”,指责中国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影射中国限制互联网自由,炮制所谓“中国政府参与黑客攻击”论。这些罔顾事实的言行损害了中国国家形象,干扰了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谷歌事件”说到底是一起被政治化的商业事件。1月13日,谷歌高级副总裁在官方博客中声称可能退出中国,理由是谷歌及其他美国公司遭到“来自中国的”、“高度精密和有针对性的网络攻击”, “过去几年来(中国)政府试图进一步限制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 

  谷歌言退,真的是由于所谓“网络攻击”和“网络审查”吗?就连美国网络安全专家都指出,谷歌2006年进入中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决定,而如今谷歌在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仅为35%,远远落后于百度,谷歌在中国市场的年收入不足其全球总收入的2%。一些中国互联网业内人士认为,谷歌是在为失败找借口,是因“水土不服”而败给中国本土公司,失败后又丢失了其本来拥有的创业者精神,并为自己的商业撤退披上政治外衣。 

  “谷歌事件”政治化的背后,不难看到美国政府的影子。谷歌言退之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迅即发表声明,“期待中国政府作出解释”,并于1月21日就“互联网自由”问题发表演讲,称“促进互联网自由是美国21世纪的外交方略”。克林顿指责中国等国加强对互联网的审查,宣布将与“实业界、学术界和非政府组织”一起,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美国的“外交目标”。 

  克林顿“敦促美国媒体公司主动采取措施”,“需要考虑什么是正确的,而不只是寻求短视的利润”,并透露美国国务院下月将召集互联网公司讨论网络自由问题。显然,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的“政治棋子”,只不过这里还有个互联网公司情愿不情愿、自觉不自觉的问题。 

  美国政要冠冕堂皇地将捍卫“互联网自由”当作“外交方略”,其目标一方面是要对别国进行政治干预,另一方面也是在着力巩固美国的网络霸权。 

  美国将互联网视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的核心环节”。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由美国牢牢掌控,目前全球互联网根服务器有13台,其中唯一的主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12台辅根服务器中有9台在美国。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世界各国、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曾要求美国放权,但均遭拒绝。既然美国倡导“互联网自由”,为什么拒绝分配根服务器管辖权?根服务器的管辖权意味着控制各国在互联网上存在和访问的权利,美国显然不肯放弃这项战略资源。 

  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一篇评论文章所言,美国的国际行为受其“帝国心态”的支配,而“帝国本性”的特征之一就是企图操控他国政策,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围绕“谷歌事件”,美国政府不仅着眼于本国公司的商业利益,更试图限制中国在网络空间维护本国安全与利益的权利。这是中国绝对不能接受的。 

  谷歌公司高层已表示希望能与中国政府协商解决问题,以继续留在中国。或许,谷歌已经认识到,中国可以没有谷歌,而没有中国的谷歌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