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世界经济重塑下的中国模式思考 | |
http://www.CRNTT.com 2010-02-04 10:46:34 |
然而在这场全球秩序的重构中,变化中的中国,如何更客观和清醒地审视“中国模式”的真正含义,其本身就意义非凡。那么“中国模式”的内核到底是什么?它会给全球价值体系重塑带来哪些启示?值得更深入地思考。 首先,在总结几十年发展困境与成功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包括有关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也有关于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更有关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关于构建和谐经济和和谐世界的理论等,这些为“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其次,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方面,中国找到了平衡点,即在坚持稳定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了经济增长和体制转型的双奇迹。按照标准的经济学理论,决定一国增长的不仅有劳动和资本、技术等要素,而且还有制度驱动的经济增长。而中国改革进程带来的就是制度化变革产生的强大溢出效应。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从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开始,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再到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可以说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政策性和体制性需求,为中国经济30年持续的高增长释放了巨大的活力空间。 其三,在渐进主义改革的基础上,通过“纲领性”的计划来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而取得相对于西方国家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比较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其四,经济发展依赖于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全面推进,一方面激发了资本、劳动力等资源投入的不断增加和需求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推动了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创新的持续深入展开,从而导致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这种增长是一种由长期结构性变迁、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 其五,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充分享受全球化红利。改革开放外向型发展战略的提出,一方面使我国的外源性增长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市场潜力和产业配套能力深深嵌入全球分工体系和生产链条中,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其中进出口比值占GDP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9.7%上升到66.2%,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0%,中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 最后,不断自我调整和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中国模式”既有相对稳定的一般性特点,同时,中国经济在持续发展,中国发展模式也在顺势调整与创新。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轮回、挫折和发展的重重困境,“中国模式”也经历着巨大挑战,比如长期形成的高积累、重投资、轻消费的“投资饥渴症”、出口导向型经济下的“留住顺差,流出财富”以及资源能源高消耗下的粗放型增长等。然而每一次大的冲击,都会演化为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促动力,中国模式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在探索中寻求治道。特别是金融危机中,中国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辨证施治,成功驾驭了危机,驶入稳健、快速的发展航道,可以说,这就是中国模式的生命力和合理内核。 从很大程度上说,金融危机考验了“中国模式”,而中国在应对这次危机中的表现又提升了“中国模式”的影响力。 过去“中国模式”不断吸收了“欧美模式”、“日本模式”的有益经验和智慧,今天“中国模式”所强调的“平衡发展”、“和谐发展”也将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