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论坛:香港中产阶级困境与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2-07-17 00:29:28  


沙田区议员庞爱兰认为,中产关注医疗、教育问题,期望候任特首梁振英落实15年免费教育、提高大学生比例,以及研究医保税务宽免等措施。
 
  庞爱兰:我想补充一下吴教授的观点。我觉得中产绝对在萎缩,另外我看到香港正走向行业单一化,我们集中了在金融、零售、旅游等行业,某些行业相对上有受惠,经济好像很好,但其实当中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受惠,例如是中产,如果他是做中小企的话,基本上是没怎么受惠,香港政府其实出现了很大问题,原因就是政府想发展多元化产业,例如是之前的六大产业,其实六大产业里没有一个可以说是成功的。例如是中医、环保等产业,正正反映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香港政府每几年就换届,所以没有长远的规划,那当中小企或者中产人士觉得可以投入资金去办环保行业,希望自力更新,但在他们投入资金后,政府就在两年后改变环保政策,令他们无法适应,最后血本无归。这正正是没有长远规划、稳定政策,令我们能在投放资源后去拼搏,但现在是连机会都没有。

  我自己发现中小企的问题,除了租金贵之外,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都推高了某些行业的成本,例如是饮食业,现在饮食业是用一万多块也请不到人洗碗,现在的情况下,是小老板越来越艰难,暂时都看不到有什么出路。那我自己觉得为什么CY可以当选呢?因为CY强调“稳重求变”,其实我们都非常认同,希望香港真的有改变,如果跟以前一样不改变,其实对我们一点好处都没有,至少我们去改变一下,可能还有一点希望,所以我觉得除了是因为CY勤力之外,人们都是倾向希望能有些改变,让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有发展空间。但现在,除了我们自己这一带之外,我也看不到我们下一代有发展空间。所以,我觉得中产整体对香港的前景都不是有太大信心,他们也没有什么方向。所以我觉得,如果政府在这方面有一些比较强硬的政策配合到中产,我觉得会比较好,中产起码会有一点方向感。

  马逢国:我跟进你的问题,让大家思考一下。有人曾经说,香港的中产阶级如果在香港的发展机遇不足够,可以选择到内地发展,那为什么不去呢?或者,去内地发展是否香港中产阶级可以考虑的出路呢? 

  吴有家:我即时回答。因为我24岁就到内地设厂,今年53岁了,那么从97年开始我就部署将我三间制衣厂分三年时间卖给我内地的员工,所以我觉得我很有资格回答你这个问题。我把我的青春全部放到内地,幸好我很早期就到内地发展。我敢保证,如果现在才到内地发展的话,除非你很有后台、资本或者有独家产品,否则你死定,因为那个互补空间没以前那么明显。

  我们以前在84、85年时到内地,那时候内地在各方面都需要香港,金钱、管理、人才、物资连机器,我们做制衣厂,我最记得我第一间制衣厂,我们在农村招女工,工厂用的是电动衣车,把那些女工吓一跳。那个年代,内地是很需要我们香港。但今天,内地需要香港什么呢?如果你说是国际关系,很多内地人都到过外国留学;如果你说管理,内地现在资金充裕,要聘请洋人也可以。那么,香港人在内地又有什么空间呢?唯一香港人现在可以在中港经济合作之中有生存空间的,就是凭着“诚信”。

  我前几年在Island East上班,我们的外国客户在到内地做生意前,会先从香港聘请员工。如果没有诚信,香港根本没有利用价值的。香港回归中国,不等于内地人认为我们是中国人,我在内地三十年,中联办已经把我定为爱国人士,有人专门跟进我,我坦白说,撇除朋友之外,在回归后,我自己的觉得普遍上得内地人没有把我们当作中国人。以现在这种环境,如果年轻人或者中产现在觉得在香港没有发展空间,想到内地发展,他死定。

  邓咏骏:我想说说中产的一些感受。刚才庞爱兰或者Alex(吴有家)都表达了一些情况。其实,我本身在中产社区里做基层工作,经常和居民沟通,其实他们所拥有的一种情绪是:回归15年来,整个发展和港英时代经历过那种美好光辉的日子是一个很大的反差。港英时代的回忆很美好,但在回归以后,无论是97的楼价钱、负资产、政治动荡、经济变化或者是我们的政府都很不济。

  港人治港,严格来说不是成功的管治,那么一连串事件对他们来说是很现实的心理打击。有位朋友最近生了小孩,他在欧洲供了孩子读书4年,30万一年,但是回到香港找工作,全部不是售货员、经纪就是保险,出路非常狭窄,每月万多元薪金,可是却用了百多万供他读书。现时他儿子回来了,又要跟父母住在一起,只有600尺的房子,涨价至接近500、600万,如果想换一间比较大的房子,需要多拿100、200万,在实际的生活感受里他觉得很不合理。虽然他已经是有楼阶级,可是也要为下一代买楼或者换楼,他对自己儿子的前途很迷惘,加上物价又贵,早前我们说中央会说很多大礼来香港,对他们来说,他们根本不能享受到这些礼,全部都分给大零售商和旅游业部分,甚至还可能“未见其利,先见其害”,以前我们附近有一间茶餐厅,可能25块就能买到一份早餐,但最后都倒闭了变成一间万宁,零售业变成单一化、商场化,而他生活却因而增加,再加上自由行。

  如果你问他是否支持自由行在开放,可能客观上觉得可以进一步促进香港,但是在实际感觉上,他觉得有更多人来跟他争夺资源,他就更不高兴,甚至最近又李旺阳事件,他又会混为一谈,觉得大陆人会否侵略香港,破坏香港法治。所以,整个情绪就会挑动起来;所以,你说是否关乎核心价值问题,还是为了自由,但归根究底,都是关乎一些生活上的基本问题。过往,政府的政策没有好好地管理,变成某部分资源倾斜在一小部分人身上。所以,你问中产人士是否支持那些极端的人,例如是人民力量或者黄毓民,他们是一种求变心态。问题是如果政府没有求变的心去改革的话,他就会把期望放在那少部分极端的人身上,变成一种革命,这时一个危险讯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