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中国如何应对资本流出 | |
http://www.CRNTT.com 2012-08-04 08:54:27 |
比如1969年,美国实施贷款限制,利率相对较高,在国际市场吸收了125亿美元的流动性;1970年大幅降低利率,有130亿美元重新流回国际市场。德国外汇储备从1970年初的260多亿马克增加到1971年5月的680亿马克,其间净流入外汇额约410亿马克,但经常项目盈余只有55亿马克。源于美国信贷政策的“冷热交替浴”制造的流动性让德国失去货币主导权。这逼迫德国在5月10日采用浮动汇率。由于德国属西方阵营以及欧共体之内,1971年底西方十国签订《史密森协定》,就货币汇率调整达成一致,德国才没有受到太大伤害。但日本就不那么走运。1983年里根要求日本开放金融和资本市场,并于次年实现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结果由于美国实施比日本更高的利率,导致日本对外证券投资由1979年的190亿美元猛增到1986年的2579亿美元。1985年,美国又以《广场协议》要求日元升值,从而让日本对外投资造成重大汇率损失。为了阻止日元继续升值,日本政府不得不抛售日元购买美元,结果又造成罕见的货币供应过剩,为经济泡沫打下基础。 文章指出,在汇率方面,中国应强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仍坚持严格的外汇管制,防止资本大进大出构成威胁。同时,也不应对资本外流造成的紧缩效应作出过激的反应,防止因扩大货币供应量再次刺激投资与资产价格,要为未来的货币政策主动权留有余地。 此外,应对这种挑战,要么引导人民币渐进贬值,防止因经济和劳动生产率减速而造成紧缩效应,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继续旧有的模式生存;要么,打破垄断,并由市场配置资源,提高效率。从1978年到2010年为止,中国GDP增长当中资本的贡献率是71%,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仅为10%,改革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国仍有巨大的潜在空间。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