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认清国企办社会背后的隐秘动机

http://www.CRNTT.com   2012-11-01 08:32:58  


  中评社北京11月1日讯/日前,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表示,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负担沉重,他以央企为例称:“中央企业还有医院、学校和管理的社区等办社会职能机构8000多个,对这些机构的费用补贴每年多达几百亿元。中央企业现有离退休人员523.6万人。”王勇表示,企业为此需要承担大量管理和其他负担,解决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问题需要付出很大改革成本。王勇的这一表态似乎是想说明,国企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做了极大的慈善贡献。

  证券时报发表宏观经济研究员宣宇博士文章表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企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国企首先是企业,要靠盈利满足自我生存和发展,与众多的市场化企业(民营企业)相比,国企办“小社会”似乎背负了沉重的包袱。但别忘了,上世纪90年代国企搞市场化改革的时候,把好资产都优先包装上市,烂资产和困难员工全都留给政府,走的完全是市场化、强调效率的路子。但是,在强大的行政垄断力量下,国有企业占据的庞大资源并没有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这与生存环境不断受到挤压的民营企业形成鲜明对比。国企在金融待遇上、在项目上、在准入上都占着先天优势,中小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在竞争中事实上是处于不利地位的,但它们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创造了80%的城镇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国企的发展却逐渐变成特定的利益集团,游离于全民利益之外。在很多时候,国有企业通过多发工资奖金等方式,实现国有资产的定向“漏出”,甚至直接私分国有资产,造成大量的显性和隐形腐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4556元,而国有企业则为42452元,更不用说垄断国企了。此外,天价吊灯、公款游乐、疯狂茅台等高职务消费比比皆是。很多国企正日渐变成“内部人”的企业,变成特定利益集团瓜分、流失国有资产的猎场。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