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可以打破“亚洲国家30年增长大限”

http://www.CRNTT.com   2012-11-06 08:46:50  


 
  范剑平:政府不应过于追求经济增速,而是要下定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同时还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即去库存化之后有个去产能化的过程。中国过去经历过很多次去库存化,但是没有真正经历过去产能化,如果不淘汰落后产能,很难走出新的经济增长周期,这是本轮经济转型的最重要的特点。

  去库存化有两个最重要的技术节点,第一就是工业库存的增长率要低于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出现相对减库存;二是工业库存出现负增长,即绝对减库存。现在还没有出现工业库存负增长,甚至相对减库存都不显着。所以即使经济见底,基础还是非常脆弱。减库存越彻底,经济反弹越有力,如果拖泥带水,反弹就会乏力,甚至出现反覆。

  更重要的是去产能化任务没有实质性展开,这个任务被我们特有的政企关系所阻挠。以光伏产业为例,4年前还是新兴产业,4年后就成为过剩产业,背后不完全是市场的因素,有各级政府的原因,人为培育新兴产业,出现了“高水平”重复建设。中国钢铁行业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成为过剩行业,而仅仅4年时间就可以让一个高技术的光伏行业成为过剩行业。不管国外是否双反,光伏产业既然面临去产能的压力,就应该选择让市场自己去调整,这样的话,过程可能比较残酷,但是调整的时间比较短,而且相对彻底。如果让政府有形之手去干预市场的无形之手,地方政府都想挤垮其他地区的企业,会延长调整的时间,推迟去产能化的过程。

  中央政府解决周期性调整的问题已经非常卖力,但在结构调整方面,政府应该把握好当前的时机,不能因为有形之手的过度干预错失了调整的好机会。稳增长和调结构应该是并重的,不解决结构问题,增长也是稳不住的,也是低水平的。

  创造人口二次红利

  问: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是制约中国潜在增长能力的重要负面因素,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改变现有生育政策,您觉得有没有可能在不改变这些政策的情况下延续人口红利?

  范剑平:真正的实质性结构调整是增长要素结构的调整,过去增长更多依靠大量的要素投入,很多要素价格低于国际水平。金融危机之后,高能耗产业进一步扩张,暴露了资源和环境约束问题,经济需要从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向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集约增长模式。可以看到,每年新增加的转移劳动力数量在减少,未来要改变过于依靠数量红利的情况,进行二次创业,通过提高对人口素质的投入,争取人口质量红利,可以称之为人口二次红利。

  我们现在是人口大国,或者说人力资源大国,但不是人才大国。大部分产业工人只接受了义务教育,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这使得中国的产业工人素质低于日本、德国等国家。有差距就有潜力,现在都在担心中国的人口红利枯竭,但人口红利不会一下子就结束,如果能够通过教育、科技制度改革,让更多的产业工人接受职业教育,或者薪酬制度鼓励大家提高专业素质,完全可以通过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使人口红利得以延续。这个过程不会自发形成,需要政府加以引导。

  另外一个重点是经济增长要更多依靠科技进步来拉动,中国经济现在缺乏新的增长点,资本市场缺乏热点,一个很大的矛盾是技术短期而资本过剩,资本找不到可以带来惊喜回报的技术,而国内外资本市场成功的故事都是关于科技的。美国在金融危机以后,经济表现不如中国,但是股市上的表现较好,明星股层出不穷,原因就是有一些可以讲故事的公司出现。当然,科技创新不是在原来的结构上进行,曾经的IT大佬,包括微软、IBM等,在此轮复苏中表现都不是很好。

  消费有望成为结构调整中的热点

  问:近期学术界对于经济增长动力有过一些争论,对于投资和消费到底哪个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存在争议,您能不能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