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下中国制造业的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4-02-23 08:39:12  


 
  一方面,从盈利能力及品牌地位来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近30年来,中国制造业经历了追赶乃至在规模上超越主要发达国家的过程,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制造业仍处于产业中低端水平,盈利能力及品牌地位有待提升。从国内来看,2012年入围中国500强的272家制造业企业利润占比仅为25.04%;从国际来看,我国制造业缺乏世界一流大型企业与知名品牌,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份额相对较小。

  另一方面,从研发投入比较来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亦面临较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规模占GDP比重从1995年的0.6%逐步提升到2011年的1.6%,但与美欧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目前在全球研发投入排名前50的企业中有18家为美国企业。预计美国2012年的工业研发经费将达2730亿美元,即使扣除美国企业在境外的相关投资,也将超过中国的研发总额。美欧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积累的研发优势使其抢占了技术制高点,其借此在各种技术指标上设定的所谓“国际标准”,更是对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形成较大挑战。

  挑战与机遇往往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也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机遇。

  首先,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与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向我们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流水线、集中化机器大生产的全新生产方式,生产要素、组织模式乃至市场供给与需求都将出现重大变化。这对我国进一步推进增长方式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给予了重要启示。未来在继续坚持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的同时,应将转型的对象从生产要素结构进一步扩展至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等领域,以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为主攻方向,更强调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个人、城乡、区域间的利益关系,国民公平待遇关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次,“再工业化”是发达国家反思过度“去工业化”、推动回归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再工业化”并非简单的制造业回归,而是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实现服务业高端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在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虽然顺应需求变化,并支撑了经济高速增长,但产业过度集中于原材料及加工制造中低端环节等问题,也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优化产业结构是新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进程中,应充分汲取发达国家过度“去工业化”及发展高风险、高杠杆的金融业务导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脱节的经验教训,借鉴其“再工业化”发展战略中具有前瞻性、符合发展大势的政策措施,根据不同类型行业的特点,有重点、有差别地推进结构优化升级,重点通过突破研发、设计、营销网络、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环节,改造提升制造业,优化三大产业比例关系,建立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