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中国大学雄心勃勃的全球领袖培养计划 | |
http://www.CRNTT.com 2014-06-09 16:55:06 |
中国学:中国主体性,全球化语境 “这个学科叫中国研究也行,只不过是一个名称。”张旭东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张是美国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研究系教授、东亚系主任,也是北大“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在燕京学堂的启动仪式上,张旭东同北大常务副校长、燕京学堂院长刘伟,燕京学堂办公室主任姜国华一起接受了媒体采访—刘伟出身于北大经济学系,是北大经济学博士,曾任北大经济学院院长,目前兼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姜国华则是北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MPAcc(会计硕士专业)中心执行主任。当时,张旭东向记者阐述了“中国学”内涵。 不过张旭东向时代周报记者否认了自己在燕京学堂项目中担任主要角色的传言。他说,自己只是在今年1月被邀请加入了一个“工作小组”,讨论制定教学的具体细节。 从已有的官方宣传来看,“中国学学科内涵”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中国主体性”,二是“全球化语境”。 根据张旭东的说法,与“中国学”相近的概念有三个,现有的国际上的汉学、东亚研究中的中国研究和对中国现实的非学术性观察;中国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既有中国主体性又能与国外优良学术传统和教育训练体系相得益彰的学术建制”。 按照设计,这一学科具体包括“哲学与宗教”、“文学与文化”、“历史与考古”、“公共政策与国际关系”、“经济与管理”、“法律与社会”六个方向的课程。同时,燕京学堂的定位是“围绕中国学学科内涵的教学、科研、智库三位一体的办学机构”。学堂计划成立10个不局限于学科、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所。 “中国学”的师资将极为强大。学堂将通过设立“讲席教授”,打造70人的教师团队,其中30人来自北京大学现有教师,20名面向全球招聘,另20名为国际访问教授。燕京学堂院长刘伟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学堂教师的薪资预算将按照哈佛大学的标准制定。 异议来自国内学术界。北京大学英语系副教授高峰枫5月25日在媒体上发表《谁的“燕京学堂”》一文,质疑“中国学”可否成为独立的学科:“这门新晋的跨学科研究是否提出了新的学术问题、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确立了新的研究方法?……一个宣称包揽了人文、社科和实务三界的学科,如何能在学理上予以充分、严谨的论证?”“目前学校对于燕京学堂新聘教师的标准,还没有具体说明。但我先杞人忧天一下,我不希望燕京学堂成为在海外执教的中国学者或华裔学者、绕开北大正规的聘任程序、手握校方所说‘哈佛的工资’、空降到北大的一个平台。希望燕京学堂不要变成北大聘任教师的一扇侧门。”高峰枫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补充。 事实上北大并非首家开设“中国学”的国内高校。据公开信息,早在2010年,浙江大学就新设了“中国学”本科专业,同年,浙江大学招收了“首批名校合作框架内的中国学硕士生”。不过上述专业都不对国内学生开放,目的是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学生,设在“中国语言文字”一级学科下。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