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台湾中小学文史课纲潜藏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7-08-12 00:16:01  


 
  总结

  任何国家的教育政策,必有国家意志的参与。因其资源来自国家,其任务应为培育国家的人才,促进国家的正向发展,并谋求全体国民的最大幸福。因此,“中华民国”“教育部”的课程纲领,自应在此一目标下发展,为“中华民国”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未来人才,以促进“国家”发展、人民福祉。绝不可因任何党派之私而扭曲干扰此树人之百年大计。

  《“中华民国宪法”》总纲清楚指出:“‘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经国民大会之决议,不得变更之。”因此,国文、历史课纲以“中华民国”固有疆域为空间范畴,在此空间活动历时数千年之人事物为时间范畴,依适当比例呈现,以之为国民教材,培养具有宽广胸襟、远大识见之未来国民,俾其能坚毅果敢、不畏艰困、福国利民、光我中华。这个逻辑应是放诸四海皆准的。

  其次,教育资源来自税收。纳税人不但缴税,还节衣缩食,让子女耗费十余年青春岁月接受中小学教育,当然是希望儿女未来能具备一辈子安身立命的能力。而非因意识形态作祟虚耗青春。

  但课纲形成过程中,逐步除去课纲应担负之“国家”责任,又以“多元”模糊掉核心价值观,呈现某种虚无与不切实际。“虚无”让“台独”思想可以长驱直入,“不切实际”让课纲理想与教学现场扞格不入。于是造成20年来课纲动荡不安,各级学校疲于奔命,学生学力悬殊两极化,父母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国家”竞争力却日益低落的后果。

  台湾文史课纲的变动过程,确实可清楚看出有心人士斧凿的痕迹,而且方兴未艾。近来,去蒋、去孙、去孔、去黄帝、去郑成功等事件一件接一件,即为明证。若不从当年“教改”理念着手修正,以二十余年惨痛经验为实证,重新检视修正,则假多元之名,混淆核心价值,把“中华民国”课纲变成反中、反“中华民国”课纲的教育政策,将持续戕害青少年身心。让他们昧于现实,无法为自己打造未来的康庄大道。此时教育已无法符应“国家”需求,遑论培养青年世代的国际竞争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