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 |
中评智库:当前台湾民众的统独心态 | |
http://www.CRNTT.com 2019-03-17 00:01:36 |
同时,在政治民主化转型的进程中,存在着“政治权威的民主悖论”的问题。一方面,进行民主选举的原因就是由于传统的政治统治已经丧失权威,亦即丧失了其正当性,因此人们需要藉助选举重新树立政治权威。因此,民主选举的目的就在于通过选举重建政治权威,而没有政治权威就不可能形成一定的政治秩序。另一方面,民主选举过程本身又存在撕裂和破坏权威的可能性。具体而言,选举是通过单个选民投票进行的,甚至是通过党派对选民的动员进行投票而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主权在民”的政治思想在选举中就表现为“主权在选民”或者“主权在党派”③。一旦选举结果不符合某些选民个人或者某些党派的意志,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不服从选举结果,由选举产生的政治领导人也就不能真正确立其政治权威。因此,只要存在有“政党竞争”,就存在有撕裂政治权威的可能性。但是,在以“左”与“右”意识形态明显分野的西方民主政治社会中,存在以“宪政”为基础的统一国家认同,不管其政党之间斗争发展到何种程度,都必须以一个统一的“国家认同”基础上的“国家利益”为服从的基础,都有着共同承认与接受的“宪政体制”,存在着相互妥协和协商的共识平台。而在“宪政体制改革”以来的台湾政坛,政党分野基本不存在“左”与“右”的意识形态分歧,存在的则是基于两岸关系及台湾政治现实,政党各自政治利益考量的“国家认同”对立。由于“台独”分裂势力否认台湾现行的“中华民国宪法”的“一个中国”内涵,使得台湾的主要政党存在的“国家认同”的根本立场对立,在相当程度上无法协商和妥协,这也就必然造成族群的严重撕裂和社会的长期动荡,以共识和妥协为基础的民主,势必由此受到极大的伤害。 诚然,民进党及“台独”分裂势力的一系列“去中国化”的宣传和作为,对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无疑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应该看到,两岸由来已久的结构性矛盾及台湾长期形成的政治氛围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台湾相关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在马英九主政8年里,台湾民众在认同层次方面比之于陈水扁主政时期,并无太大的改变,甚至还有所倒退。对此当然有必要作进一步客观的考察和辩证的分析。必须认识到马英九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获胜上台主政的,即陈水扁执政8年失德无能、贪污腐败严重,台湾经济形势严重恶化且又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状况。马英九上台并非表明台湾统独民意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不表明台湾的省籍族群矛盾已经得以缓和,而他上台主政8年并未倾力扭转李登辉、陈水扁主政时期“台湾主体意识”逐步强化的局面。 在马英九主政8年里,两岸关系确实发生重大的积极的变化,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台湾民众对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状况普遍持满意和支持的态度,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尽管台湾相关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台湾民众在认同层次方面并无太大的改变,甚至还有所倒退,但是应该辩证地分析这种现象,这实际上与当年陈水扁推行激进“台独”路线时期相关民调所显示民众支持“统一”反而上升,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所反映的同一类的社会心理问题。由此,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岸关系重大的积极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使相当部分台湾民众对于两岸关系是否走得太快以及是否面临政治谈判阶段的到来,产生一定的疑虑和担心。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社会心理状态,即表明两岸关系已经到了着手解决政治方面问题以突破发展瓶颈的阶段,即一般所称“进入深水区”问题。不可否认,台湾社会普遍存在的这种“焦虑感”,势必影响民众的认同问题。 与此同时,相关的研究也不能仅仅停留于从统独争议的角度来考察和分析现阶段台湾民众的认同问题。毫无疑问,台湾民众的认同问题相当程度包含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成分及因素。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