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月刊:中国股票市场始于筹资成于投资

http://www.CRNTT.com   2024-07-29 00:02:14  


 
  股票发行以后自然就出现流通变现的需求,因此,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些股票交易的场所,逐渐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的股票交易中心,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后来演变成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当时还有一些电子交易系统,如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NETs系统以及联办旗下的STAQ系统。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交易市场的发展,股市的大幅上涨极大激发了百姓的财富梦想,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购买股票后在证交所卖出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于是,企业发行的原始股变得抢手,购买原始股的“认购证”更成为了大家狂热追逐的对象。1992年8月初,为了获得500万张抽签证,120万人带着2000万张身份证,从四面八方涌入深圳,并在1992年8月9-10日酿成了震惊中外的深圳股市“810事件”。 这个事件也成为了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重要转折点,1992年10月底,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兼任主任的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下设由刘鸿儒先生任主席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中国最高证券事务协调和管理权力机关,负责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这是中国中央政府正式承认股票市场的标志,从此,中国股票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此前讳莫如深的股份制改革政治风险大大降低,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由主要着眼于调节政府与企业关系转入了股份制改革的主渠道。

  尽管如此,理论和意识形态的认识并没有完全转变,更没有统一。企业股份由个人持有,显然就是企业部分所有权的个人所有或者更直接地说是私人所有。在当时的环境下,股份制和股票市场对当时计划经济大一统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因此承受着来自意识形态方面的严重敌意,股份制“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此起彼伏。这个问题显然不能细究和深究,但现实的问题是所有企业都面临困境,都迫切需要资金。“姓社”与“姓资”的问题,如同“白猫”和“黑猫”的问题,能够解决中国经济和企业资金问题的“姓”就是“好姓”,但不能在明面上“改姓”。邓小平先生就股份制和股票市场提出了“不争论,大胆试”,由国务院副总理牵头国务院证券委,其主要职能就是根据股票市场发展的需要协调各方面和各部委。这种协调到位之后,国务院证券委使命完成,于1998年撤销,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专由中国证监会承担。

  发行股票筹集“无成本”资金,对于急需资金的企业和地方政府犹如久旱甘霖,当然也必须处于政府的审批控制之下。为了控制和分配好股票发行的规模,中国政府实行了“额度制”,股票发行额度又成为各地政府和有关部委全力追逐的对象。1993-1994年股票发行的面额额度分别为50亿和55亿,在这两年的额度内共有200多家企业发行股票,筹资400多亿元;1995年因二级市场熊市没有下达发行额度指标(瞭解这个历史的人应当明白二级市场对于一级市场的重要性!);1996-1997年的额度分别是150亿和300亿,但具体方式从面额管理改为“总量控制,限报家数”,执行的结果是700多家企业发行,筹资4000多亿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