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2009:“胡马会”或是美好愿景

http://www.CRNTT.com   2009-02-12 09:04:51  


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对两岸来说,协议名称是什么幷不重要,但如果“台湾意识”重新高涨,那么恐怕对台湾来说“什么名称都不可能”;而另一方面,“分期付款”的渐进模式虽显然较“一步到位”的可能性更高,但因此所拖缓的“信心建立”进程,也无疑又将埋下新的变数。

  章念驰:签订更紧密的两岸经贸协议,是全球经济危机下台湾现实的需要,但台湾又不乐意与港澳一样与祖国大陆签订CEPA,避免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区”,避免“矮化”,这种矛盾复杂的鸵鸟心理,正是台湾当局目前最辛苦的心理挣扎。

  海协会与海基会将在两岸互设代表机构吗?

  2009年的两岸交流程度势必将更进一大步,与此同时,接触增加也必将同时带来更多的问题(或冲突),致使“陈江会”非但得相对应地提升讨论频率与议题广度,两岸之间能否互设代表机构,以便于更实时地交换意见,既值得预期,也有极高的实质必要性。

  邵宗海:严格来说,这是个旧话题,但在两岸新形势下,这却是个新的期待。

  大陆应该是一直以乐观态度来面对这个问题的。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就曾表示:两会在两岸互设代表机构是努力方向。不过,台湾以往总是有所保留。

  照理来说,海基、海协两会“是一座桥,不是一堵墙”。台湾的看法确是比较保守,它的考虑主要是,目前两会的业务处理尚未发展到必须到对岸去设立“代表处”的境界,所以在没有特别需求的前提下,去创议或呼应两会在两岸互设代表机构,似有画蛇添足之感。

  但是,当“间接航行”必须进展到两岸“直航”后,两会目前协商的机制,可能也要发展到经常当面沟通,以真正应对两岸交流而衍生的庞大且复杂的责任,因此互设办事处已经到了必须整体考虑的地步。

  更重要的是,两会在两岸互设代表机构,如果运作良好,不但可奠定两岸互信基础,幷能建立通畅的两岸沟通管道。会不会进而形成今后两岸政治性议题预备 性磋商的平台角色,实在值得两岸当局的进一步思考。所以,两会在两岸互设代表机构,已经不是“可不可行”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的考虑了。

  曹小衡:海协会与海基会在两岸互设代表机构的可能性与日俱增。理由有三:第一,两岸关系的快速升温,衍生出许多技术性的、执行层面的 问题需要两会及时沟通;第二,两岸人员、经济方面的大量交往需要两岸有常设机构帮助随时解决一些日常问题,做一些应急处理,需要有这样一个有官方授权的机 构;第三,双方从事两岸工作的人员应相互有更为深入的近距离地瞭解和观察对方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机会,以便更好地为两岸人民服务。

  我个人认为,两会互设代表机构的主动权在台湾方面,大陆方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