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香港优化楼市 须注重务实

http://www.CRNTT.com   2009-11-08 10:27:52  


楼市大升令香港基层民众颇为担忧
  中评社香港11月8日讯/“思考香港楼市的问题,既不能单纯以市场作为唯一因素,也不能单纯以政府主导作为药方,但不管措施如何多样化,注重软着陆的土地政策才是遏阻楼价疯涨,稳定市情和民心的重要措施。”《文汇报》今天登出范冰的文章“优化楼市须注重务实”,提出上述观点。文章内容如下:
 
  近日楼市之所以成为城中热门话题,原因在于触及基层市民本来就感到十分吃力的供楼痛处,目前社会不乏以入息三分之一用作供楼的市民。供楼不是一件三年五载便可以完成的事,很多不稳定因素都会令供楼市民的心理压力十分重,才触发社会的不满情绪增加。除此之外,楼价如果发展到恍如一九九七年的不受制约情况,一旦真的成为泡沫并引起爆破,最终受累的还是基层民众,尤其是大量尚处供楼期的市民可能惨变楼蟹。

  香港得以高速发展,除了回归之后趁着内地三十年改革开放进入高峰期,利港因素十分突出之外,另一个不太被社会注重的因素是保持着和谐稳定的社会因素。“九七”楼市泡沫引起的动荡由于影响面太大,造成的伤痕太深,令对楼市波动的恐惧心理一直深埋在市民心中,而且当年的受害者有的至今还未能走出阴影,天价豪宅的出现难免马上触发他们这种本来渐趋隐退的伤痛。

              内外因素扯高楼价

  财爷曾俊华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高调接见地产界代表,直接表达了政府不会容许楼价不合理升幅的态度,坊间认为至少对地产界有阻吓作用。事实上,政府这一着之后,楼市也出现了悄悄的降温,除了楼价有轻微下调之外,入市者也明显变得审慎。

  此前不久,测量师行业有一条消息坊间根本没有重视,消息指内地楼市不会继续处在无节制升幅之中,中央还会再推出稳定楼市的有效措施,认为明年初内地楼市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跌幅,并以南京市政府公布了包括为置业人士提供津贴,以及容许发展商延迟完成项目的二十项稳定楼市措施为例,说明内地各级政府已开始分头为楼市降温。虽然消息并没有涉及香港的楼市,但很自然令人联想起香港楼价高企并不是单一的香港因素造成,其中也包含很强烈的内地影响因素,才令这条消息近日在业界有了认真的探讨。简单来说,港人在深圳置业,扯高楼价而令深圳市政府要在如何抑制楼价上出手;大量内地人在香港置业,其带出看好香港楼市的心态,也在所难免会扯高香港的楼价,这一点才是测量师行业对于内地楼价敏感的原因,也是值得重视的评估香港楼价走向的原因。

  楼价高企,自然牵涉到如何降温的质问,政府被推到台前,责无旁贷之下当然要下功夫,但市民配合也很重要。因此,民建联提出的五大优化楼市措施,才在坊间引起了很大回响,值得支持。五大优化楼市措施包括优化勾地政策、不定期卖地、复建居屋、加推中小型单位及制定楼市预警标准。除了其中的复建居屋有一些不同意见之外,其他四项措施的确对压抑楼价、稳定楼市有直接作用。

                土地政策必须灵活

  目前政府的勾地政策是推出勾地表之后不公开土地价格,门槛为八折,对此地产商希望能够降低到六折,令他们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发展有利于市民置业的地产项目。好处是地产商在获得更低价格的土地之后,相应可以降低楼价而增强市民购买能力;坏处则是地产商会以此作为利市民的藉口,并以高楼层配合以获得更大回报。因此,勾地政策是否要更灵活,需详细考虑,灵活的背后也需要对地皮的发展有更多的限制,不然市民只会被当作地产商受益的布景板,最终难见实际好处。

  推出不定期卖地的措施,是一种更灵活地因应地产市道的方法,譬如在市场供需倾斜于对楼房需求殷切的情况下,政府可以推出一些原本不属于勾地表内的土地,特别是因应需求推出新界的土地,令整体的地产市道在压力下可以顺利向新界地区发展,让香港的楼市压力不致一再集中在市区。当然,不定期卖地措施不能让地产商在获得土地之后长时间把土地丢空,因此,因应时势需求的不定期卖地措施需要有更严格的规范。

  随着香港一般家庭出现子女结婚之后便自行居住的普遍情况,令中小型住宅的需求近期显得殷切,如何因应这样的情况安排推出更多中小型单位,是地产商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虽然地产商本身会对这种情况作出决策,但政府对于某些地皮也需要有强制性的规定,才能令地产商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单纯的利益上,忽视某些地区必须以较大力度发展中小型住宅的问题。

                复建居屋未必可行

  现在的情况是,只有当楼价由某个触发点而令社会觉察到离谱,才会加以注视宣扬,就像如果不是天价豪宅引起社会注视,地产市场就可能依然由着地产商操控而继续处于升势。站在“防重于治”的角度看问题,这显然是十分被动的。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就需要有一种预警的措施加以配合。 

  复建居屋是一个争论颇大的问题,最大的矛盾在于居屋的售价虽然与市价相差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但由于受限制因素多,很难引起市场热捧,加上供楼者如果碰上预计不到的原因而需要停止供楼,包括整体楼市趋于下降的时候,居屋售卖需要诸如补地价的支出,价格可能不比私楼低,市场承托力也就不大。因此,是否复建居屋的确是一个需要小心评估的问题,不应匆忙定夺。

  思考香港楼市的问题,既不能单纯以市场作为唯一因素,也不能单纯以政府主导作为药方,但不管措施如何多样化,注重软着陆的土地政策才是遏阻楼价疯涨,稳定市情和民心的重要措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