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不仅是中央政府的事

http://www.CRNTT.com   2010-03-06 09:38:24  


  中评社北京3月6日讯/3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式讲话中强调指出,政协应“高度重视收入差距过大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就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事实上,中国领导人近期已频繁表态,强调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重要性。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谈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将“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放在了首位。此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也先后提及“分好蛋糕关系到公平正义”、“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东方早报》发表宏观经济分析师刘涛文章表示,自1990年代以来,“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提法屡现官方文件中,2007年中共十七大还对此进行全面阐述。为什么还要再次郑重地在两会上讨论?

  对此可有很多种解释: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弱势群体的绝对收入,有助于扩大内需,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还关系到中国未来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上述理由不可谓不正确,但我们完全有更直截了当的理由:经济增长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要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中国经济已高速增长了30年,如果大部分人的收入增长远远低于GDP增速,或总赶不上房价飞奔的脚步,试问,增长的终极意义又在哪里呢?

  发展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常常被人提及,其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状况会先趋于恶化,继而逐步改善,最后达到一个比较公平的收入分配状况。以此观之,中国在改革开放前30年出现的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拉大等现象,可谓是成长中必经的烦恼。

  然而,我们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却否定了这一假说。例如,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起飞过程中,都较好地保持了增长与收入分配公平的关系,形成了“均富”或“均等化”的社会经济模式。而中国虽握有后发优势,有大量成熟经验可供借鉴,从目前来看反倒没能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