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今看老子《道德经》

http://www.CRNTT.com   2011-05-13 14:38:49  


 
  三、道德观

  当老子将“柔弱胜刚强”视为“道”,即“规律”的时候,于是就对先秦的道德观有了批判的继承和发展。

  1、老子的“道德”观。

  老子讲的“道”,集中起来,就是指的“刚强胜柔弱”规律{在《道德经》中老子称之为“常道”},和“柔弱胜刚强”规律{在《道德经》中老子称之为“非常道”}。

  老子讲的“德”,即为“道”在“自律”、“民得”等方面的思想、行为规范。

  可见,老子的“道”、“德”观,并非就是伦理意义上的“道德”观。

  2、老子的“道德一统”观。

  在“道”与“德”的关系上,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又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从而老子提出了“道德一统”的思想。

  3、老子的“以德治道”观。

  老子讲“德高道高”、“德低道低”。从中,揭示出了“以德治道”的思想。

  老子“以德治道”的思想表现在“得道”和“治道”两个方面。

  从“得道”方面来看,主要指“柔弱胜刚强”之道,老子一是讲要喜欢道,“同于道”、“同于德”。老子说:“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二是讲要“图难于小、于易”,勤学苦练,做到循序渐进。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又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又说:“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三是讲要善于研究和总结,做到“知人知已”,扬长避短。老子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又说:“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又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四是讲要不自满,不骄傲。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认为,得道之人表现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五是讲要做到符合规律,精益求精。老子说:“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做到符合“道”的规律,并精益求精,方能得到道。

  从“治道”方面来看,老子一是讲“忘我”、“无私”。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又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二是讲“爱民”、“顺应民心”。老子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又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三是讲“契约”、“平等”。老子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又说:“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四是讲“正义”、“公平”。老子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中的“道”,从老子的“道德一统”的思想去看,这里的“道”就是“德”。而其中的“德”,就是指的上述“忘我”、“无私”、“爱民”、“顺应民心”、“契约”、“平等”观。这些思想和观念,正构成了“正义”的本质内容,和构成了衡量战争是否“正义”的判别标准。同时,老子又说:“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又说:“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又说:“杀人之众,以哀悲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五是讲“无畏”、“不怕死”。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在老子看来,有了“无畏”、“不怕死”的这种胆量和气魄,必然会表现出“道高”来,而“置于死地而后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相关新闻: